请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客观回答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关于数字经济为什么能产生垄断的问题,在哈尔·R·范里安教授《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一书的第35章已经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1.互联网服务的“边际成本”非常低,多一位用户给互联网企业所带来的成本的增加额接近于0,这就使得互联网企业达到长期成本最小化所需的规模接近于无穷大,企业只要有能力扩大规模就一定会扩大规模,不需要担心“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因此,互联网是一个“自然垄断”行业,具备产生垄断的天然条件。
2.互联网企业本身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性质,即“网络外部性”。所谓的“网络外部性”,是指某一个消费者使用网络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水平不仅取决于消费者本身的偏好,也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比如说,如果你的身边没有一个人使用“微信”,那你也很有可能不会下载“微信”,因为自己和自己聊天没什么意思,大家建个群互相聊天才有意思。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某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用户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但是在达到某一个“临界容量”之后,用户数量会快速增长。
一旦某一个互联网企业使得自己的用户数量突破了“临界容量”,往往会形成非常强烈的“用户粘性”。举个例子,大多数商店都接受客户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付款,如果某个人非要强行卸载“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那么他买东西的时候就不得不使用现金或者信用卡支付,就会感觉生活一下子变得非常不便。
3.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个独特的性质,那就是“双边市场”。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不仅实现了某个领域内部的垄断,还扩展到了上下游,这就是“双边市场”造成的。“双边市场”就是某一个商品的普及会对与其相关的其他商品的拥有量产生影响。
比如说,“淘宝网”的普及造成了在线商务的繁盛,而在线商务的繁盛又催生了“支付宝”这样的线上支付平台的繁盛。于是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淘宝网”的普及,“支付宝”的使用人数也开始大幅上升了。这就是“双边市场”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列举了一些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产生垄断的原因。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行业之所以会产生垄断,就是由于以上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央行数字货币出来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出路在哪里?
首先,数字货币不是虚拟货币
中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实际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而是基于中心化原则,依托国家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特别是黄金储备,定价的更加利于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时代进行交易的货币。
数字货币这种支付方式有区别于传统货币,也区别于直接货币的电子支付。可以理解为与现在微信、支付宝的模式相似,毕竟这两个平台利用的是虚拟货币与实际货币之间的等量转换,实现了快速划拨、转账、支付等功能。央行推出数字货币并不会给微信与支付宝们带来更多的影响。
为何这样认定?
首先需要了解下央行为什么推行数字货币
按照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所说的:“DCEP是M0发行,可以简单理解为纸钞的替代。我国目前的其实通过网银、手机银行及第三方支付的比例越来越高,现金在当前社会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过数字货币来替代纸币的基础条件了。”那么使用数字货币替代纸币有什么好处呢?简单来说,最少有以下几点:
节约成本:纸币的印刷、运输、保护等等都需要各类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如果一旦实现数字化,那么就可以节约下这部分的成本,且发行渠道发行方式更加便捷。
减少假币:通过数字货币,基本就杜绝了社会上的假币现象。
降低洗钱风险:通过数字货币,所有的交易全部都系统内流转,有迹可循,降低了洗钱的可能性(现实中在追查洗钱行为常常路径会被中断,就是资金从银行取出,一旦资金从银行取出或者交易仅使用现金,那么洗钱行为很难侦查到)。
微信与支付宝们几乎占据了整个移动支付市场,也就等于把移动支付的交易数据交给两家民营企业(特别是均有部分的外资的背景),交易信息的保密安全性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央行需要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利用新的货币方式保障支付的安全性与提升监管能力。
数字货币可以刺激消费,有利于国家长远的发展,电子支付可能会加强货币超发,在现今的信用体系之下,一定程度的货币超发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其次从过往案例中反思
我们可以从支付的发展历程反向思考一下,微信、支付宝电子支付时代的到来,有没有终结其他货币支付品牌呢?并没有,反而除此之外还兴起了很多品牌。那么,央行推出DCEP支付方式就会取代微信、支付宝吗?当然也就不会。
再就是央行推出DCEP的具体方式并未详细描述,到底是央行推出,还是央行引导各银行之间推出。如果是在各个银行之间搭建平台,势必对微信、支付宝造成很大的冲击,毕竟这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但是,如果是引导各银行推出DCEP的方式,虽然对微信、支付宝造成较大冲击,但银行品牌众多,在众多品牌中谁能胜出,又是一个未知数。之所以不认为微信与支付宝的支付时代会被终结,重要的论点有以下几点:
移动支付市场是相对自由的、宽泛的,国家是不允许,也不可能让一家独大的。支付宝当时不能,微信尚且也不能,在微信支付宝们几乎一统天下后,国家层次的竞争策略必将出现。只有让市场充满竞争才能让市场不断地进步。
支付宝和微信进入我们的生活已经非常长时间,很多人已经适应了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系统,隔了几年之后,银行才推出自己的电子支付系统,慢了一步就等于慢了百步。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一直没有什么起色,那么银行未来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弯道实现超车,而数字货币支付无疑是较理想的弯道。
最后
数字货币与人民币纸币的价值完全相等,是为了流通环节的方便,比如人们有时候不方便使用人民币支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采取数字货币,毕竟人民币纸币使用有时候很不方便,微信支付之所以盛行,就是支付环节的方便作用,而数字货币未来取代这样的功能概率也非常之大。
数字货币的推出,对于微信、支付宝们的影响不会太大。只是在短期内市场的份额将会被数字货币大侵蚀,形成相互竞争的态势。
近日有消息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将扩大测试的应用场景,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内进行封闭试点测验,对于数字货币是否会成为新一代支付方式,而冲击到微信、支付宝等既有的移动支付方式引起了网络上较多的关注。理论上讲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对支付宝、微信的地位产生影响,因为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法定货币,具有法偿性、匿名性、安全性等特点,是人民币的数字化体现,它背后象征着国家力量,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须产品,也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以凭借国家力量而获得更为广泛、普遍的使用场景和流通率。而微信、支付宝等是一种便捷高效、由第三方市场力量推动的市场产品,二者之间并理论上的利害关系和竞争关系。
但是从现实来看,微信、支付宝作为一种率先领先中国市场的电子支付产品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而新型数字货币凭借国家力量的介入一定会抢占微信、支付宝等传统电子支付产品的市场,降低其市场占有率,对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反过来讲,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还给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推动数字货币的进程,电子支付和无现金社会将越来越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这无疑给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创造了一定的市场。其次,微信、支付宝等平台还可以接入央行数字货币,与央行体系直接挂钩,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支付功能,还可以扩大使用人群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通过研发新的功能创造新的收益。
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对于微信、支付宝等既有移动支付方式而言有利有弊,有危机也有机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要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通过介入央行数字货币,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营,改善自身性能、增加支付功能、拓宽市场规模,从而实现互补双赢的局面。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