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么小的地方,人口也不算太多为何可以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呢?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日本面积小、人口少只是相对来说的,因为中国体量大,我们看日本这样面积、人口远不如中国的国家,就把它看成是“小日本”,但日本绝对不是一个小国家,日本面积约37.7万平方公里,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当中位居第62,也算中等偏上了,这其中日本还有几百万的“海洋国土”没算;人口方面,日本人口约1.27亿,世界排名第11,算是人口大国了。
其实世界前十大经济体当中,除了日本之外,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的陆地面积均不足百万,但它们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能够发展起来有其独特的优势。战后日本经济崛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由于日本靠近苏联、中国,为了争取世界霸权,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两场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相继爆发为日本带来了“特需”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日本也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制定适合本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参加国际竞争,重视科学教育等,这些都日本经济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这个国家的学习能力非常的强,有数据显示,日本从1950-1975年共引进了25000多项技术,并用不到30年时间、花了仅60亿美元左右,就把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花了2000多亿美元的研究成果学到手。因此这样的国家经济发展快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上世纪90年代,日本GDP一度达到美国70%,虽然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但日本GDP仍然超过5万亿,稳居世界第三,由此可见日本经济确实强。
日本民族对工作的严谨认真态度,和韧性不可否认。
印度能像中国当年的快速发展一样,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吗?
印度凭借巨大的人口基数,若干年后超越日本还是有可能的。日本GDP在1995年以后,就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了,常年维持在5万亿左右,20年前是5万亿,现在是4万多亿。而且,日本还是一个老龄化社会,所以未来经济也难有大的起色。所以,印度GDP现在超越英法,未来要想超越日本也是时间问题。
但是,印度要想复制中国当年那样的快速发展趋势,可能性基本没有,因为印度有太多的现实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大大出乎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预期
美国等发达国家未来在支持印度经济发展时,既会希望印度崛起来制约中国,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印度强大起来,将来挑战美国的地位。对于印度,美国肯定是有褒有压,印度所面临的经济形势要比之前的中国要差一些。
2,日本经济也不是轻易能超越的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沉沦之后,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强和催动下,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即将步入复苏通道。如果未来不出现大变故,日本经济增长率也会逐步加快。因此,印度经济要想超越日本,付出的努力很更大,经济必须要达到两位数增长。
3,印度的基础设施过于落后,不利于吸引投资和经济增长
印度的铁路网还是当年英国人留下的,早已经陈旧老化,危机四伏。以这样的基础设施,怎么来快速运送货物,怎么能促进贸易往来?而且印度各城市供电、供水、排污问题都没有解决,试想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中,如何促进贸易交流和发展经济呢?
4,印度虽然有人口优势,但是多数劳动力没有生产技能
印度的人口很容易被别人的机器优势所挤压,智能化机器人所淘汰。而中国制造业刚开始是通过衣服、鞋类等来打开国际市场,后来中国又转型到智能手机、高铁等领域。印度目前基础产业还很不完善,就更别提印度培养大量的职业技术工人。为此,印度也没有足够的技术的积累。
5,印度由于长期对外是购买自己所需商品,而不是自己去创新和研发
除了软件、制药等二大块还拿得出手去。其他的高端领域,印度是乏善可陈,所以出现了,印度国产武器一再下马的传说。被印度公司修过的米格战机,几乎全部坠毁。印度国产的阿琼坦克、光辉战机、国产航母的极度都是一拖再拖。未服役,先落后。印度在高端制造领域也是问题频发,漏洞百出。
对于印度来说,要想GDP超过日本还是有可能的。但是GDP增长是虚幻的,经济增长既要讲究GDP的质量。现在看来,印度GDP即使超过日本也没多大意义,因为日本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列,而印度人均GDP却是排在世界各国的后面。同样,印度再想复制中国当年奇迹也不可能,因为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基础产业很不完善,人口红利难以施展、创新能力比较迟缓等原因,导致了印度经济发展会遇到很大的瓶颈。
后来崛起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怎么做的?
1、效仿英国,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废除内部关税,建立大规模的全国性市场
美国、德国最早就是这么搞的,大家不要一听集权就觉得不好,反而中央集权是一个强国所必备的技能,只有一个强力的中央才能集中力量干大事,避免内耗。当然过度集权也不行,这需要有个度。而印度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各个联邦拥有自己的税收制度,货物在印度境内流通困难,通常一件商品从印度的南方运到北方,价格能翻好几倍,其中还包括地方官僚缓慢的审批。最近几年印度也在积极的解决这个问题,能否解决掉,还不得而知。
2、征收外部关税,保护国内尚处于婴儿期的工业,抵抗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
喊着自由竞争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先从贸易保护做起的,等自己国内的工业牛逼了,才会跑到别人家门口喊自由贸易,上来就敢自由贸易的国家,基本上都变成了南美那个熊样。印度目前的工业水平还停留在中国80年代的水平,虽然做了十几年的软件代工,但也没发展出来几个能叫得上名字的APP。倒是中国的廉价工业品早已占领印度市场,印度的应用市场里也常年被中国的APP霸榜。
这就是印度在两次产业升级中都没有把握住机会,才造成现在的被动局面,不过他们几千年来也被动惯了。这次中印冲突,印度马上采取针对中国商品的制裁,大家可以脑补下这个逻辑。
3、建立银行,稳定货币并提供商业贷款
虽然银行业继续面临严峻挑战,印度金融体系仍保持稳定。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情绪有所改善的背景下,印度国内稳定的政局进一步强化了加速改革、商业信心总体积极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预期。
4、建立大众教育,加快创新和发明
印度的创新和发明应该还不错,毕竟都准备登陆火星了,在盗版欧美高端医药上面也做的比较好,这是在《我不是药神》里GET到的。印度人在硅谷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是制造业的确不太行,从他们倒霉的军工产品里就能得出结论,干的时间长质量还特别差,印度人的工匠精神比较知名,连他们自己人都没有信心。
印度的大众教育就拿不上台面了。印度有13亿人口,100多个民族,1600多种语言,其中文盲有2.7亿,这里指的是完全不认识字的,还有5亿基本属于半文盲,也就是小学没毕业的那种。整个印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就几千万。而我们在建国的时候,全国文盲率达到了80%,那个时候只要你认识字就是知识分子,能写文章就是大师级水平了。经过几十年的义务教育,2015年的时候我国的文盲已经降到了3.6%。这为后来的工业化提供了人力保障,毕竟操作机器需要读懂说明书啊。
而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快速工业化,短时间内能够和英法这两个资本主义老流氓硬刚的原因。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