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AI芯片(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并且,寒武纪已经连续五年亏损,累计或近30亿元。营收无法覆盖研发投入,对于寒武纪2021年预亏的业绩表现,国金证券点评公司“亏损难改善,费用高于预期”。国金证券认为在研发费用方面,公司预计在2021年投入了10.44亿元-12.76亿元,同比增长 35.9%-66.1%,明显高于其之前9.5亿元的预期。
物转星稀,火热的AI芯片1.0时代成为了过去,趋于冷静的AI芯片2.0的序幕正缓缓拉开。
AI芯片企业能否撑过明年?
竞争激烈
AI芯片的市场极大,根据有关数据表示,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基础层芯片及相关技术的市场规模约1740亿元。这样高潜力的市场意味着AI芯片这块市场并非只有AI芯片企业眼馋。
近几年来,不少企业都纷纷跨界造芯,并且都瞄准了AI芯片。例如,百度在2010就开始采用FPGA自研AI芯片,2021年发布昆仑芯2;阿里在2018年成立了“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入局AI芯片,在2019年首发AI芯片“含光800”;腾讯2020年自立门户下场造AI芯片;字节也被爆出自研云端AI芯片。此外,也有不少机器视觉、语音赛道的AI独角兽,也开始把将目光投到芯片领域,有意把自身在AI算法上的积累与硬件放在一起。
AI芯片的大蛋糕,早已被众多企业盯上。
研发关卡
虽然大量公司涌入AI芯片赛道,但AI芯片的研究并非如此简单。正确的架构取决于对 AI 的理解,一些芯片专家芯片设计能力很强,但对 AI 的计算或应用特点理解不深入;一些 AI 算法科学家在底层知识上有所欠缺。芯片从实验室落地到真实场景,需要面临非常多的变数,既要做到低功耗、高性价,又要很好的处理场景中的各种问题。
对研发的高需求让AI芯片行业承受着亏损的煎熬。寒武纪曾在财报中指出,亏损主要系为进一步推进“云边端”产业布局,扩大产品线,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所致,并表示智能芯片研发需要大量开支,未来一段时间,将存在持续亏损并面临潜在风险,尤其是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