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云服务(4)
2022-08-26 14:05来源:未知编辑:admin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政府数字化转型正在快速推进。而运营商开始通过对政府项目总包,完成这轮反击。 据财经十一人统计,近一年来,“全国招投标信息”中1亿元以上的政企数字化大单,中国电信获得订单104个、中国移动68个、中国联通34个,阿里云9个、腾讯云9个。电信运营商的拿单量已经远远超过阿里、腾讯等云厂商。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曾在采访中解释了他们为何看好政企市场。“中国的IT开支,大概不到50%是云上开支,全球55%是云上开支,中国的比例相对来说较低,IT开支还有很大的空间。”他提到,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刚刚开始,特别是数字政府,没有把全系统、全环境都替换到云。 互联网运营商开始发力政务。 7月12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宣布成立政企业务线,集中力量巩固To B、To G市场,加快推动区域市场下沉。不难看出,腾讯云已经明确了在政企市场的阵型,摆好与其他云服务商的“掐架”姿态。 今年6月在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2022上,华为云宣布近两三年来其已成立煤矿、政务一网通军团等20个军团。华为云CEO张平安发布15大创新服务,其中包括工业、政务、供热、煤矿、教育5个行业aPaaS服务。 自2021年阿里云杀入政企市场,从组织架构上进行了一次升级迭代:设立18个行业部门,包括数字政府、金融、电信、电力等,设立行业总经理;其次,划分16个区域,每个区域任命一个总经理,负责所在区域的本地化运营。此外,更是挖来了出身华为的蔡英华,试图推进政府资源以及商业化进程。 云服务巨头们纷纷调整重心,将客户目标群从互联网企业转向政企领域。 相比客单价低、续费率低、且付费能力不高的中小企业主,政府以及大国企等客户有更强的上云需求,同时它们还具备足够的付费能力和复购意愿。即便在外界经济环境下行区间,他们也不会轻易裁撤这部分财务费用。这都使得政府及国企客户已经成为云服务商争夺的对象。 过去,因为云服务的基础设施特性,使得云服务商们追求规模效应。一个规律是,规模越大,平均成本就越低。此外,由于云计算技术门槛不高,但有规模门槛,为了提升设施复用率,云计算服务商利用低价来增加市场份额,挤出竞争对手。 这使得云服务商都在压低成本,通过给折扣的方式争夺市场,但难以实现规模化盈利——空有营收,赚钱很难。 但今天,随着云服务走入深水期,不赚钱的买卖难以维系。参与者除了瞄准大客户之外,开始推进商业化和盈利的进程。未来,大打折扣的现象大概率不会出现在政务、国企客户的身上。 只要稍有留意,就会发现无论是阿里云、腾讯云抑或是华为云,都在谈生态。有两个原因,其一,不同于IaaS服务商们所采用的竞争策略主要是所谓的“成本领先”策略,通过自行研发硬件来降低设备成本。而相比之下,PaaS和SaaS的差异化程度较高,往往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专门设计,因此这两种交付模式对服务商的生态能力和服务的要求都比较高。 其二,是为了贴合政府、国企需要。事实上,政企大客户正在从业务上云迈向深度用云,其定制需求可能会更高,这也意味着云厂商所产生的定制产品成本也会走高,为了更好缓解这样的矛盾,腾讯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加开放的生态。 更值得一提的是,以华为云、阿里云为代表的云服务商,已经开始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 —— 云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云服务商新的视角。 以华为云为例,在出海方面,华为云已经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全球业务Boosting解决方案,在安全合规、应用加速、智能本地化以及企业服务四大领域,提供全球一站式、一致性体验的云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快速拓展全球市场,实现业务增长。 据了解,华为海外云服务经营团队超过两千人,覆盖全球五大州,建立了八大运营中心,在40多个国家驻点了本地员工,员工本地化程度超过50%。他们对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都更为了解,以7×24小时本地化支持,助力企业提升整体海外运营能力。 再看阿里云,已经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网带宽输出能力达150 Tbps。基于对全球云上业务场景的深耕,阿里云边缘云还在多地建设了数据中心与媒体中心,搭建起覆盖全球的加速网络和调度系统,协助出海企业一站式解决全球内容加速问题。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