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全球经济舞台,翻译机市场的「飞轮」加速转动(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翻译业务量出现了显著增长,阿拉伯语、俄语、德语、英语以及白俄罗斯语成为了市场急需的五大语种。
2021年,科大讯飞翻译机可翻译语种已经覆盖5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最新发布的讯飞翻译机4.0支持83种语言在线翻译。
可以预想,随着疫后全球经济复苏,“一带一路”等开放战略将引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多语种的翻译与语言服务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据中国翻译协会调研结果显示,超九成企业表示,采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模式能提高翻译效率、改善翻译质量和降低翻译成本。在日趋复杂且多元的需求导向下,机器翻译很有可能将成为未来翻译与语言服务市场的主流模式,翻译机也将继续在全球经济的大舞台释放出领先的技术效益。
翻译机背后的技术征程
当然,翻译机作为一款技术型产品,其更新迭代不仅反应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也体现了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
翻译机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外提出的,世界上最早的机器翻译研究可追溯到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与IBM公司联合完成的英俄机器翻译试验。
今天,中国已然成为了机器翻译的又一个前沿阵地,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引领着机器翻译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国内,谈及翻译机产品,避不开科大讯飞。根据中国外文局CATTI项目管理中心发布的《2022国内主流AI翻译机实测报告》,科大讯飞AI翻译机产品在翻译质量、翻译速度、降噪收音、用户体验和续航能力5大方面均取得了领先优势,并以排名第一的成绩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实际上,“AI翻译机”这个品类正是由科大讯飞在2016年首次提出。在这一年,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晓译翻译机,开创了AI翻译机品类,随后推出讯飞翻译机2.0,首发行业翻译和离线翻译。
紧接着讯飞翻译机3.0上线,又推出了“同声字幕”功能,解决了线上远程跨语言交流的场景痛点,有效降低了跨语言沟通成本。在此之后,讯飞双屏翻译机还开启了跨屏翻译时代。时至今日,讯飞翻译机4.0的发布,将面对面交流效率和体验又大幅提升。
可以说,讯飞翻译机始终引领AI翻译智能硬件行业发展新方向。
与此同时,科大讯飞还率先在业内提出了AI翻译机的行业标准,即“听得清——无惧嘈杂环境,轻松连续对谈;听得懂——语种覆盖全球,更懂专业词汇;译得准——端到端精准翻译,表达地道;发音美——摆脱机械发音,拉近沟通距离。”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近日,MetaAI发布了NLLB-200模型,宣布在200多种语言(其中有70%是低资源语言)上
快资讯2022-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