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发起倡议:人工智能的发展应避免对生物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022-09-15 12:55来源:未知编辑:admin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8月25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所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起“人工智能原则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议,人工智能的发展原则上应避免对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专家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延续,促进生物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以确保生物在其生态系统中具有完整的生态功能。
一、人工智能应该有助于研发和推广替代方案
据介绍,在充分考虑和遵循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气候变化伦理原则宣言等国际共识的前提下,促进科技与生态的和谐发展,特别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提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工智能原则(以下简称原则)。这里有九个原则,包括促进生态繁荣、人道可持续发展、避免伤害、监督保护、安全可控、负责任、遵守法律、教育培训、合作。 原则上,建议人工智能应用于探索、理解和保护生命,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监督,包括生物监测、状态评估、科学干预、教育、促进和促进动物保护。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中,我们应该遵守道德、道德和公共秩序,避免对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其中,“避免伤害”原则上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使用应避免对生物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包括但不限于:避免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避免因能源消耗过多而加剧气候变化,影响环境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避免相关行业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应仔细评估人工智能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并如实公布。为了直接或间接伤害其他生物,应避免使用人工智能, “为了实现未来社会科学技术的真正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人类中心理论转向生态中心理论。人类和其他生物是地球上的普通居民,也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这是倡导人工智能授权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初衷和目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说。 “人性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强调,人工智能应有助于研究、开发和推广替代方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表示,以敏锐的眼光和负责任的专业精神,启动人工智能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倡议,对人们共同创造、共同建设、共享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二、《原则》将《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扩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