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小冰:如果虚拟人有“灵魂”,它将如何融入社会?(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来源:优酷节目《不要回答》这个话题的火热,也反映出当下人们对于情感陪伴的需求。而虚拟人市场又一个可见的商业路径,就是可定制的,灵魂和皮囊都属于用户的虚拟陪伴。事实上,To C服务将更大化地展现小冰框架的通用性。正如前文所说,小冰框架可以快速生成用户需要的虚拟人,只需要让这些虚拟人具备不同的六要素。加之,小冰的技术栈较为全面,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内容生成等在内的一系列能力往往是技术很难同时具备的。对于不同第三方平台的良好兼容,也意味着小冰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从这一点展开联想,小冰的AI being多模态交互、情感沟通等能力,其实可以在更多需要交互的场景得到应用。比如,社交与游戏。小冰在5月时宣布成立ICE Gamer游戏工作室,布局游戏领域,并推动NPC向有情感的人工智能交互方向发展。AI being可以通过和玩家的交互不断延伸新的话题,让游戏超出脚本之外,增加更多可玩性。毫无疑问,游戏能让用户更直观地感受AI being的魅力。AI在C端进行商业化尝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像谷歌、微软、亚马逊及BAT这些巨头,布局的通用型AI都有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服务,过去是智能语音助手和音箱,现在是虚拟人和元宇宙。作为AI being道路的先行者,小冰在C端场景上的最新探索就是小冰岛——集小冰框架所有最新的产品、技术、理念于一身的,人类用户与人工智能融合网络社交平台。李笛表示,小冰岛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场庞大的实验。实验目的是找到合适的途径,让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融入人类社会。按照小冰的设想,未来,AI主体的数目将会远远超过人类的数目,几个甚至十几个AI主体会去服务于同一个人类是常见之事。畅想这样的场景,人类生活将被AI重塑。唯一令人疑虑的是,被广泛应用的虚拟人会不会带来相应风险?比如过于熟悉用户的AI being被用于非正当商业目的。李笛认为AI的研发方向和商业模式,如果不加约束和监管的话,必将破坏人类与AI之间的信任关系,甚至使AI技术走向阴暗面。从技术角度看,李笛指出:“小冰整个的处理结构,是所有的服务器在打散着负责跟所有人聊天,你根本追踪不到,平台端的对话只是一个接口。很多公司会提供API,做一个对话接口,我们从来不提供,API太容易被劫持了。”从伦理角度看,小冰一直都有AI伦理委员会审核机制,任何新产品或新功能上线前,都必须经过该委员会的审核,以确保AI没有因为商业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这样才能让AI being成为一个正常的、符合常识的人。相比技术带来的风险,超级自然虚拟人以何种方式融入人类社会才是最大的考验。AI being服务各个生活场景的商业化蓝图,才刚刚展露一角。来源:松果财经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