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热度不减,AI独角兽科大讯飞成大赢家(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基于教育行业与医疗行业乃国之根本,更是居民刚需,科大讯飞也选择了这两个垂直的行业进行资源整合、数据沉淀,因此也得以在这两个行业方向,产出诸多研究成果。 一方面,科大讯飞在教育行业除了推出各种智能学习机以外,还在智慧教育赛道,服务了数万所学校,过亿规模的师生。另一方面,在数字医疗成为大势所趋之时,科大讯飞也不断在医疗领域沉淀基础数据,其研发的“智医助理”系统,甚至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千余种常见病症,并已累计提出数亿次的AI辅助诊断建议。 由此可见,科大讯飞的技术并非高高在上的冷科技,而是能够贴近人们教育、医疗日常生活的具有温度的软硬件产品,离海量的用户也只有一步之遥。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除了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垂直深耕外,还在汽车、智慧城市等人机交互领域全方位布局,其智能语音开放平台AI服务日调用次数超过50亿,实现60个语种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图文识别等关键技术研发。 「于见专栏」认为,科大讯飞将其AI技术应用到需求相对刚性,应用价值更为直观的一些领域,可以率先让行业看到AI由技术到产品、由产品到服务形成商业闭环的案例,也正在成为标杆。 AI赛道千帆竞发,科大讯飞何以领跑?
科大讯飞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ChatGPT的推出是深度学习提出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技术革命,认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处在“历史机遇期”。为此,科大讯飞也加快了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的任务攻关。据了解,该任务自去年12月即已启动,预计于2023年5月6日进行产品级发布。 春江水暖鸭先知。ChatGPT热潮的来临,显然并非只有科大讯飞有这样的前瞻性眼光。只是,同时具备新赛道布局、新产品押注,又能拿到入场券的选手却凤毛麟角。
「于见专栏」注意到,在这股新风潮的影响下,国内一些科技巨头企业也闻风而动,纷纷快马加鞭,进行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层面的产品研发。 首先,从对科技热点最为敏感的股市来看。随着ChatGPT概念股继续走强,科创板海天瑞声多次触及涨停,近几个交易日股价翻倍。而汉王科技、天娱数科、高鸿股份等涨停,福石控股、拓尔思、云从科技等继续走高。 其次,一些科技巨头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ChatGPT新概念的积极拥抱姿态。例如,大洋彼岸的微软新版Bing,谷歌对话式AI服务Bard相继上线,而在国内,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科大讯飞等各赛道龙头积极下场,几乎无一缺席。而且这并非只是风向,而是有计划地推进落地。无独有偶,此前国内AI巨头企业百度也高调宣布,3月将推出中国版的ChatGPT“文心一言”。 再次,ChatGPT概念加持之下,一些初创企业也获得了资本的大量关注,各种强势资本的入局,也让AI这个由来已久的赛道,焕发了新活力。例如,在美团大佬王慧文发文,要组队入局人工智能之后,源码和真格基金浮出水面。业内盛传,顶级VC要入局了。资本的眼光,向来毒辣,ChatGPT概念的走红,显然并非偶然,任何一个有眼光的投资者,都不会错过这样的风口。 种种迹象表明,AI应用在借助ChatGPT成为话题中心后,也将展现出千帆竞技的壮观场景。但是历史规律表明,在这场新的AI竞技赛中,也难免有的选手脱颖而出,而有的选手黯然离场。 不过,反观科大讯飞此前所做的充分准备,在算法、算力、数据三方面要求已经万事俱备,因此也有着领跑行业的底气与实力。而在行业人士看来,科大讯飞也最有希望成为中国版ChatGPT的创造者之一。 结语 每一年都有风口出现,如果说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那么2022年则是AI大量应用落地的开局之年,早年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并且沉淀已久,或许正是在等待行业春暖花开。 在这方面,ChatGPT背后的公司OpenAI无疑给全球科技企业打造了一个样板,而在国内,科大讯飞也给AI由技术走向应用、走向商业化注入了极大的信心,更给其赋能的行业带来了经济效应。因此,在科大讯飞树立了行业标杆之时,未来也十分可期。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