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些,别妄谈做ChatGPT了(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有人可能要说,那我们训一个小点的模型,比如百亿参数的,可行吗?
目前来看不可行。 AI的表现并非随着模型规模增加而线性增加,而是在参数规模超过特定临界值后显著提升,甚至涌现出小模型不具备的能力。 比如论文表明,模型的规模至少要达到620亿参数量后,才可能训练出来思维链(Chain-of-Thought,CoT)能力。如下图所示:
而像Truthful(可信的)这种能力,甚至ChatGPT/GPT-3这样的模型规模都是不够的,要达到2800亿参数量才能涌现出这样的能力。是的,复现和超越ChatGPT,目前来看没有捷径,必须一步一步来,首先要先把GPT-3搞定。
国内有人真正复刻了GPT-3?是的,有且只有一家,阿里达摩院,他们从小到大(从base到175B),全面、完整地复刻了GPT-3,并且开放在魔搭社区上。
https://modelscope.cn/models/damo/nlp_gpt3_text-generation_chinese-large/summary
达摩院的复刻不是没有来由的,他们应该在大模型各个方向都进行了探索,布局完整。早在2021年4月就发布了首个中文语言大模型PLUG(当时参数是270亿)。该模型首次在中文语言理解榜单CLUE上面,以86.685分的成绩超越人类。
同年10月份,达摩院还探索实现了 10万亿参数模型——M6 ,达摩院团队通过大量的底层优化和算法设计,仅仅使用了512卡便实现了这一庞大的模型工程。此前,M6模型将AI图片生成清晰度从OpenAI DALL·E的256×256成功提升到了1024×1024,效果十分惊艳。
M6模型的发布引发了国内外的大量关注,其中,OpenAI前政策主管Jack Clark公开点评:“这个模型的规模和设计都非常惊人。这看起来像是众多中国的AI研究组织逐渐发展壮大的一种表现。”
从达摩院的经历我们基本可以判断: 如果一个研发团队此前没有训练过千亿级别的大型语言模型,那就很难在可以接受的时间窗口内训练出真正具备生产力价值的类ChatGPT模型。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算法可能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算力和云基础设施,不容忽视。
云基础设施OpenAI的解决方式是向微软求助。同样的道理,国内如果有初创企业想要成为中国版OpenAI,自研ChatGPT,恐怕也要先跟几个云计算厂商好好聊一聊了。
没有做过大模型训练的人,可能会误以为多买几张A100卡就可以了。
当你实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Geoffrey Hinton是十年前深度学习初创“革命”的开拓者之一。他看来,未来 AI 技
快资讯2022-09-21

这两天,DeepMind研究工程师小哥Aleksa Gordić的个人经验贴在Twitter上火了一把。
快资讯2022-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