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出海梦何时实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拼多多的出海梦何时实现?
年前还是阿里、网易两家独大的局面,现在网易考拉已经被天猫国际收购了。
今年1月《电子商务法》正式施行后,海关总署先后发布多份文件,跨境电商行业也将迎来合规化。
而3月拼多多才迟迟推出“多多国际”的跨境项目,与之相比的是阿里、网易等平台从跨境政策红利时期就着手做,经历了初创、融资等发展阶段,现在已经占据了海淘市场的主动地位。
在跨境深耕几年的前辈们看来,拼多多像是初出茅庐的学生,实际上,拼多多想要入局跨境电商的野心早已显露。
早在2018年11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拼多多副总裁李源就表示,拼多多的跨境电商项目“多多国际”正处于筹划中,不久就会向消费者开放,目标3年招募50万家海外中小商家入驻。
用社交做海淘的拼多多
从成立到现在三年多,拼多多和传统的电商一直有着显著差别。传统电商有着一个特征,就是“人找货”。点进淘宝、京东等APP里,你会发现首页流量是最大的,里面的货类琳琅满目,用户可以通过搜索选择自己的货。
而拼多多是基于分享式的匹配购物,APP里每个频道是分享式的模式,有秒杀、砍价、9.9专区,多多果园、多多旅行等游戏又增加了用户黏性。对于拼多多来说,每个频道的流量非常大,拥有千万级别DAU流量,用户会基于选择分享购物,从而达到“货找人”。
多多国际运营理念不是像传统电商码货上架,而是根据人群匹配需求,重点不在于SKU的多少,而是如何把货最大限度的匹配更多的用户,这是多多国际的侧重点。
在原有社交分享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挖掘了人群需求。用大数据统计后,拼多多收集了很多用户画像,当单个SKU形成,而这刚好是特定用户需要的,此时拼多多的优势来了,借助微信海量的用户池,拼多多能在任何场景下传播,完成用户裂变,分享者还能得到无门槛优惠券。所有人的购物页面都是根据用户习惯定制的。
从有限的SKU匹配共性,在从人身上找共性需求,找到需求再匹配需求,这是多多国际的核心。
从另一方面看,多多国际的库存将不会有压力。当同行还在为库存搞活动,做促销头疼时,拼多多已经完成升级了,将行业劣势转化为对用户的精准服务,这是多多国际的一个亮点。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5万亿元,预计全年交易额达到8.8万亿元,至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到12万亿规模。跨境电商市场现在发展仍是巨大的。
2018年上半年,网易考拉(现已并入天猫国际)凭借26.2%的市场份额拿下第一,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则分别以22.4%、13.4%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再看多多国际,似乎插不上话。
5月27日,拼多多调整原国际版块,新增“海淘”分类。细分出9个产品类目:进口美妆、进口食品、进口酒水、营养保健、进口家居、进口母婴、进口个护、箱包配饰、服饰鞋靴。涵盖了包括阿里、京东、网易在内的所有主营跨境产品。
战斗悄无声息地打响了,虽说市场空间增量显现,但现在天猫国际一家独大,必是多多国际在跨境电商领域直面的强劲对手。
年前立下的3年50万商家的目标,看起来也困难重重。但从一些数据中可以知晓,2015年9月拼多多创立,三年时间积攒了3.44亿用户和超过200万商家。现在看这个目标定的并不大,只定下前三年完成的四分之一,但此举可以看出黄铮对跨境电商的战略布局和野心。
首选要解决国外品牌进入国内市场的问题。以往国外品牌想在国内打响要经过长期的宣传种草,还要大量推广。多多国际的宣传是三天内完成开店,先上传品牌信息,保税仓备案商品,然后多多国际提供场地,各国的品牌推入品牌馆内供消费者挑选。
多多国际还有很多是类目订单,多的一天有300万单,但拼多多没有局限于做直销,反而是要建立一个生态链,让每个环节的合作伙伴都做大起来,结合微信等场景的打通,用社交场景进行传播,打通知名视频直播KOL。
拼多多把社交玩法用的淋漓尽致。
阿里收购考拉正有防守京东、拼多多之举。
对阿里来说引入新的平台即是新的增量,跨境电商行业利润低是行业共识,因此规模占比就显得很重要,有持续增长的营收才是长久之道。阿里的这笔投资更多的是在战略布局上的考虑。目前可以看见的是,一旦并购成功,阿里在跨境电商将建成堡垒,同时建立自己的主导地位。
拼多多作为一个境外上市的的电商平台做跨境电商也是意料之中,但是现在面对阿里的包围圈,拼多多该如何突围,值得深思。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