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在东南亚:十年征战,本土生根】(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02
打造东南亚最先进的电商体验 受国内淘宝双11的启发,Lazada在成立第一年的12月,正式上线“双十二”。虽然此时阿里尚未和Lazada联姻,但国内电商网站“造节”的威力显然已经辐射到了东南亚。 当时的Lazada,网站主打品类是便宜的电子类产品。它为第一个双十二准备的重磅炸弹是当时爆火的Playstation 4。用户可以在Lazada上预售一周多以后将要推出的PS4,这吊住了无数游戏迷的胃口。 一位Lazada马来西亚的员工Shah Suriye Ruben, 曾在一篇媒体采访中回忆了它的第一个双十二: “库存一到,四五个员工立刻贡献出自己的车,飞驰到仓库,将车上塞满了PS4。他们争分夺秒,在产品问世当天就把这些PS4送到了顾客手中。” PS4占到了当年双十二销售的三分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爆款。 有趣的是,“双十二”后来在东南亚竟生生变出了十二个姐妹:1月1日,2月2日,3月3日……以此类推,直到双十二,Lazada每一个月的月份和日期的重叠日都成为了东南亚固定且特有的促销节日。 与中国网购上半年“618”,下半年“双十一”、“双十二”不同,简单好记的每月促销,也把用户培养成了高频的复购用户。不是特别着急的商品,大家会习惯攒着到促销日再一起下单。 促销手段也花样繁多,契合东南亚用户年轻群体占比大、社交媒体心智发达的特点,有闪购,有小游戏里的促销活动,有银行卡的优惠券,有抽盲盒礼物,还有可以积分且不断翻倍的Lazada bonus……在当地消费者看来,追逐这些促销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对于电商而言,“大促”无疑是各个系统“大考”的时候。跟早期的国内双十一,一过24点,淘宝系统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样,Lazada也面临过同样的境况。而来自阿里的技术支撑,如今也铸造成了Lazada的底气和长期竞争力。 这份底气,要从2016年,阿里投资Lazada说起。当年的阿里,早已是世界电商游戏规则的定义者。成长于东南亚的Lazada,希望能够借助阿里的技术支持,进一步腾飞。 一个对阿里巴巴和Lazada都具有深远意义的项目,叫Voyager,意思是航海者。项目目标是在六个月内,将Lazada升级成阿里的技术引擎。 实际上,就是要根据东南亚复杂市场情况,平移和再造一个高出东南亚数个身位的电商生态。 最终,项目从淘宝、天猫、业务平台、搜索、供应链等各个阿里集团内部BU抽调精兵强将,成立独立的团队。按照Lazada产品的需求文档,进行了系统分析,将项目里哪些要动哪些不动,哪些要替换,哪些要集成,有哪些功能点,一一做了极其详尽的分析。 整个项目的复杂程度前所未见—— 在阿里内部涉及到十几个技术BU的协同、技术选型和系统的搭建和开发,规模超过百人;还需要大量的跨国跨语言交流——既需要Lazada的业务认可,还需要Lazada原有的各国背景的研发同学配合。 在漫长而煎熬的六个月后,项目在2018年3月24日顺利结束,Lazada顺利实现了全栈重构。这方面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用户体验上,“千人千面”的消费者体验第一次被带入东南亚电商行业,Lazada的App和网站的数据和用户健康度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物流上,技术重构后,Lazada在东南亚首度开始为消费者提供“确定性”的物流服务——在此之前,整个东南亚都没有当日达、次日达的概念,没有人知道自己在网上买的东西,究竟要飘荡多少天才会来到自己手中。 在Voyager之后,Lazada拥有了和天猫一样的组织大促全品种协同工作平台的能力,技术实力保障了平台的卖家和买家都能拥有极致体验。无论是1.1,2.2,3.3,4.4……还是双11,双12,从整个用户体验到规模,Lazada在技术上远远甩开了同赛道上的其他选手。 Nikki是在菲律宾居住了十多年的华人,之前从事的是教育和餐饮工作。因为疫情开始居家隔离,又正好赶上自己搬家,有了购买家具的需求。她这才发现,菲律宾的家具还是以线下购买为主,家具店里选择很少,价格却很高昂。 于是,她萌发了在Lazada上自己开店的想法。她花时间了解菲律宾用户喜欢的家居风格,在选品上做足功夫,做好无微不至的售后,就这样一步步积累起了不错的业务。她说, “Lazada的商家入驻门槛较高,所以用户会更信任在Lazada上开店的商家。后台也很专业,像清晰的数据统计,整齐的订单数据,这些都很方便商家。” 不仅是Nikki这样的当地小商家,Lazada也早已成为品牌数字化的首选。像Lazada平台的LazMall,如今已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线上品牌商城,到去年9月便已拥有超过32000个本地和国际品牌,其消费者质量在东南亚首屈一指。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