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与物流有啥关系?(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3)往底线竞争。
物流行业消化成本的方式,通常是往底线竞争,这导致线上化、透明化很难。例如,物流是人力密度最高的行业,也是低学历人员赚钱最多的职业。但没有职业上升空间和养老规划,其实是透支人口红利。好在2012年中国劳动人口才第一次下降,预计人口还能支撑20-30年的时间。超载、罚款和税票等就不一一展开了。
三步走向产业互联网
物流行业又会如何走向产业互联网呢?我们认为会分三步走。
1)数字化和线上化。
投入应用各种智能硬件、标准化服务流程等这类线下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实现从业务到产业的数字化和线上化。现在大票零担的整合,其实就是在完成这步骤。同样的,第三方物流、货代、航空公司等都走在这个阶段。从形式看,虽然这些公司内部是软件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在外部看它还是个物流公司。
因为数字化和线上化的价值,必须通过物流业务体现出来,最具价值的是集成使用多种新技术的物流公司。单独的数据和智能硬件公司起到的作用和商业化价值不大,更可能会选择接受巨头投资或收购。
2)数据打通,系统协同。
产业链上下游的IT和数据连接,才能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如快递和零担的网络型公司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电子面单。在上游,推动大车队的出现,大车队提高了车整体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在下游,网点的信息化明显不够。收货上,除了做到客户微信下单,也需要有动态路径规划上门取件。这块有几家头部企业做的不错。但派件上通过快递柜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线下流量浪费严重,似乎还不是最优解。
未来,物流行业在收派环节的信息化和优化上仍是有很大空间。现有收派的成本是与单量等比相关的,信息化的目的在于IT和地推是一次性投入,成本并不随着单量一起增长。这种模式的优化才有意义。
3)给最小单元赋利(赚钱)。
即使把前两步做成,如果不是快递和零担这类新增市场,要把原有产业干掉的可能性也很低。我们推测更多的可能是通过帮助产业链最小的单元赚更多的钱,来分取收益。产业都数据化和线上化后,集中的大量数据成为可能。如蚂蚁金服参股易流、中交兴路,都是为了获取数据。
当数据量汇集成场景后,就可以延伸出新的商业化方向。如物流交易线上化,方便了金融的进入,使得这两年物流行业中小贷款的难度降低。如结算线上化和无车承运人,使得税务合规处理集约化。但后市场集中采购、加油等涉及线下较多的环节,且这些环节都没有线上化,使得线上化场景并没有大规模建立。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