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是什么?(2)
2023-03-01 09:48来源:未知编辑:admin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二、产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是什么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构建了一个以通信技术和设施为基础的类“神经系统”,并逐步具备上述三方面的能力。 感知外部: 在互联网早期,电脑和浏览器,是人们“上网”的第一站,也是互联网“感知外部”的重要神经末梢。与用户的最初交互——信息检索、文本输入、资料上传等,几乎都集中在这里;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终端设备变得多元和普及(Android无疑在其中扮演了决定性的作用)、终端功能日益强大(SoC、音视频处理、手机AI芯片等持续更新换代)、终端应用越来越发达(从静态内容到实时交互、从简单文本到复杂多媒体、从内容服务到金融/娱乐/社交等多个场景)。“神经末梢”正在变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与人们的生活和消费融为一体 (“神经末梢”普及的三大推手:Android、SoC、应用 开发) 传输信号: 网络与通信技术承载着比特信号的传输。当然,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比特信号并实现广域、高速、稳定的传输,则有赖于硬件、软件、协议、标准等各个层面复杂的技术原理和协同实现。普通消费者能感觉到的,就是“上网越来越快”、“信号越来越广”,背后却是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设备厂商的长期研发及产品化、运营商的巨资投入和大规模建设、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多方协调与努力。此外,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以底层设施与技术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为基础,通过软件来定义、调度和管理通信网络,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云厂商从通信与传输领域的下游大客户变成了重要玩家 分级处理 :分级、分层几乎是IT技术的一大精髓,套用IT界一句调侃的话: 没有什么不是一层Cache不能解决的,如果一层不行,就再加一层 。当我们上网时,分级处理以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的例子比比皆是。当打开浏览器的第一秒,本地缓存便不断产生;访问网上的资源时,CDN会缓存图片、视频、资料等大量内容;而上网的最重要过程——DNS解析流程更是分级处理的极佳案例。通过分级处理,使得互联网能够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尽可能高效的响应 (上网的第一关——DNS解析体现了互联网分级处理的精髓)以上这三大能力看起来似乎跟大家常见的“上网”——也就是消费互联网更为接近和贴合,事实上也确实随着Web的发展而日益成熟。然而,对于广大产业来说,这三大核心能力是高度适用的: 感知外部可以获取业务数据,传输信号实现数据流通,分级处理一方面实现数据治理、一方面服务于业务创新。 只不过,与C端消费者相比,产业企业的场景和需求极其多元化,单纯意义上的互联网固然具备三大核心能力,却在与产业融合、下沉到产业场景方面存在两个不足: 外部感知方面: 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级设备,在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功能配置等方面严重同质化,在面对各行业(如医疗、金融保险、工农业、物流、教育、 公用服务 等)的碎片化业务场景时,显然力不从心 分级处理方面: 当前,互联网层面的分级处理,更多的是针对内容的索取和分发——毕竟消费者的体验主要集中在内容的顺畅获取:视频加载快一点、交互信息不卡顿、网站登录不延迟。然而,产业场景对分级处理的需求则与业务逻辑的结合更为密切:能否在发现设备过热时及时下发指令打开换热风扇(工业)?能否在摄像头发现可疑人员潜入时及时分析并报警(安防)?能否将获取的医疗原始影像进行分析并自动存档和转发(医疗)?…… 简而言之,产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必须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解决“神经末梢”多元、处理逻辑下沉这两大问题。靠什么?答案其实已经揭晓: 物联网: 将底层 、多元化 、嵌入到业务场景之中的传感设备变成“神经末梢”,实现对业务的真正感知;同时实现控制逻辑和信号的下发,指导业务侧及时高效的做出反应 边缘计算: 把跟业务相关的处理逻辑部署在靠近场景的边缘侧(如数据清洗)、甚至嵌入到终端设备之中(如AI推理芯片),实现就近分析业务情况、就近做出逻辑判断、就近下发业务指令 一句话,产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正是物联网与边缘计算。 而无论是各大互联网巨头、云计算巨头、还是各个行业内的创新企业,都在瞄准这两个方向下大力度投入和布局,也是对这个结论的有力证明。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