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解决有技术没病号的问题?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有科学头脑人,谁看中医?
你有什么技术?
假如你真有医术,千百里的病患都会神奇的知道你住在哪间房!
然后哭着喊着来找你了!
比如我,早就不干了!可总有人时不时从千里之外打电话来询问我的位置,遭拒后还非要上我家!我直接拉黑!现在的人,没有必要去救!
所以,真有技术,自然名声无脚自走!
就怕坐井观天,而且坑人!
很多人学了中医很多年,为什么中医技术总是提不高?
1.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如果单纯地对症下药,效果可想而知。
2.中医要有扎实的基础功底,不象西医有帮助检查的仪器,中医只能靠望闻问切,所以功底不扎实很难治好病。
3.学习中医需要悟性,如果没有悟性,即便读书再多,理论与实践脱节也是枉然。
4.医者易辩证难,当医生容易,当个受病人欢迎的好医生难。
5.好中医要有爱心,能做到“大医精诚”,一定是个好中医!
我自幼学中医,我的感受是:学中医古典要直解,不要理解。现代理解性的书已堆成了山,实用者冰山一角。
如果自学中医,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就可济世救人?
全面基础,孤軍深入,达破难题!成为高手。
零基础学中医,确实有点难,但天下事有志者事竞成也不是没有先例。综观古今半路出家而成大家者不乏其人,远如黄甫谥,近如魏源,盐山张锡纯也是在青年弃举子业而专攻岐黄,而后学贯中医而成一代大家。关键是你自已要弄清楚是一时的兴趣,还是有长远的志向。如果是自学,我的意见还是找中医院校的教材为好。不必先去读什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四大名著,因为这些名著一开始不适应自学启蒙,而是经过学习院校教材大致上有个方向方可研读经典溯本有源,探谥索隐。另外许多经典都是文言文,这就牵扯到各经典当时的修辞以及训诂。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底子学起来比较吃劲,在自学当中应加强古文的学习。在自学时,应先学《中医基础理论》,它是认识中医,走近中医的路径。对基础理论的牢固掌握,是打开中医宝藏的钥匙,中医院校统编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对历代先贤经典的基础总结。初学者如果不以此入门,先去读经典一是学起来比较吃劲,二是一头雾水,犹如走入迷宫,没有方向。一般在学习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名词,有人指导当然很好,但自学可能没有这个条件,建议在学习中,先存疑,如心属火,肾属水等,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自然就会明白。这就叫融汇贯通。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只有牢靠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各章节,能烂化于心可以开始学习《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且在学习当中要举一返三,互相对照,留心身边的病人,多收集一些案例。用所学的理论知去探讨和深研。通过对院编教材的系统学习。这时你可以看一些中医典籍,即加深了学习,又提高了对理论的掌握。对此,一般来说十门教材需要二到三年方可系统学完。如耍临证,还需很长的一段路耍走。没有师傅亲授,难免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学习中医!不是死记方剂。而是学习中药的药性及配比方法!一定要知道灵活运
技术经验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