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经验 > 正文

大数据产业掀起发展热潮,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022-07-23 18:22来源:未知编辑:时寒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大数据的产生是物联网和云计算发展的必然结果,物联网为大数据提供了大部分的数据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大数据的支撑平台。从技术角度来说,云计算与大数据关系密切(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只不过云计算关注于服务(IaaS、PaaS、SaaS),而大数据技术则围绕数据进行展开。

近些年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大数据技术的落地应用开始逐渐在各行各业展开,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已经开始逐步形成。未来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将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大数据的发展带来数据价值的提升。大数据的核心之一就在于数据价值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价值将越来越高。未来科技公司将进一步重视对数据的采集,尤其是行业大数据的采集。

第二:大数据产业链将逐步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围绕数据展开,包括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安全、分析、呈现和应用,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产业链将逐渐丰富和完善,基于数据的操作也必将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大数据行业将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大数据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大数据自身的领域,大数据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就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大数据能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于现代职场人来说,未来的大数据应用将变得比较普遍,掌握一定的大数据知识是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总之,未来大数据的发展趋势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将进一步认识到大数据带来的价值,大数据的相关应用也将在未来得到更大面积的普及。

大数据相关技术是我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也在带大数据相关方向的研究生,我会陆续在头条写一些关于大数据方面的文章,想学习大数据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大数据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谢谢!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0年8月,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发布了《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白皮书(2020年)》,白皮书聚焦基础环境、产业发展、行业应用三个大数据发展关键领域,形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0余项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国大数据区域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大数据评估

全国大数据发展逐步形成阶梯特征

全国大数据发展逐步形成阶梯特征,并以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引领,多区域集聚发展的格局。

全国各省市大数据发展水平差异仍较为显著,排名首位的为广东省遥遥领先,指数为56.43,高出排名末位的西藏自治区47.05。从指数分布来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由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四川8个省、市组成,这些省市的总指数均高于30,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省市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明显,广东省总体水平遥遥领先,北京市和江苏省以非常接近的总指数紧随其后。

第二梯队由湖北、安徽、河南等11个省、市组成,这些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指数介于20至30之间,省市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且多个相邻排列的省市总指数差距小于0.3,竞争较为激烈,其中,湖北、安徽位列第二梯队前列,跻身前十。

第三梯队由广西、黑龙江等12个省、自治区组成,总指数均小于20,这些地区大数据发展相对滞后,需积极借鉴领先省市的发展经验,加快追赶步伐。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随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贵州省、京津冀、珠三角、上海市、河南省、重庆市、沈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积极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围绕发展环境营造、推动产业发展和深化行业应用等方面积极发力,在组织建设、政策制定、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产业载体建设、产业主体集聚、与实体经济融合等方面开展了众多有益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其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站在全国总体发展视角,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在全国大数据发展总指数中总体占比达39%,其中除内蒙古外,其余省、市均位列综合排名前20,广东、北京、上海在综合排名前10中占据3个席位,在全国大数据发展总指数中占比达到18%。

东部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最高

从总体角度出发,东部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最高,大数据发展总指数达到370.16,占全国大数据发展总指数的47%,西部地区位列第二,以216.84的总指数占比28%。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大数据发展指数分别为141.60和56.74,在全国大数据发展总指数中的占比分别为18%和7%。

各省市大数据基础环境级差显著

大数据基础环境指数由组织建设、政策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集聚示范和智力保障五个变量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此外,我国继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后,工信部等部门又接连出台了《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政策,着力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23个地方已设置省级大数据管理机构,出台的省级、市级及以下大数据相关政策文件总计已达500份。2019年全国大数据基础环境总指数达到825.93,平均指数达到26.64。

各省市大数据基础环境差异显著。广东省以51.34的基础环境指数得分居全国第一位,并且超过排名第二位的江苏11.2分,大数据发展规划清晰,组织机构健全,具备坚实的发展大数据的基础设施与人才基础,位列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得分介于30-40分之间,包括江苏、北京、福建、山东、上海、浙江等省市,得分与第一梯队差距相对较小,具有迅猛的追赶势头,处于大数据基础环境发展的快速发展期。

处于20-30分数段的陕西、河南、河北等10个省、市、自治区属于第三梯队,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处于大数据基础环境发展的成长期,基础环境建设仍需继续提高。

第四梯队由甘肃、黑龙江、吉林等9个省、自治区构成,得分低于20分,基础环境发展相对落后,建设任务艰巨,处于大数据基础环境发展的创新发展期。

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省际差距显著

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由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创新能力和数据资源四个变量决定。2019年是《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并落地实施的第四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应用的成熟度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催生出一大批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力量。

由于各省市发展基础和发展速度差异,省际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显著。2019年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总指数达到631.83,平均指数达到20.38。广东、北京分别以68.96和61.51的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位,江苏、山东两省紧随其后,也排在全国前列,上海、浙江分列全国第五和第六位,上述六省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均在40以上。四川、福建、湖北、天津、安徽五省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介于20-40之间,其余绝大部分省市大数据产业指标得分在20分以下,得分在10分以下的地区也达到了40%。

第一梯队中,广东省和北京市等东部地区省市具备良好的企业及创新基础,并积极推动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为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甘肃、山西等中西部省份,受制于本地产业基础和数据开放共享推进情况等因素影响,大数据产业发展相对变缓;此外,黑龙江、吉林等东北地区省份在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实力不强、产业规模不大等短板,导致其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整体不高。

大数据行业应用水平呈阶梯分布

大数据行业应用指数由政务应用、工业应用、重点行业应用和民生应用四个部分组成。近年来,大数据的价值和潜力得到广泛认可,国家部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深化大数据应用的政策文件,各省市加快探索利用大数据提升工业、金融、电信、商贸、政务等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指引下,各省市持续推动大数据行业应用发展,大数据行业应用水平整体向好,2019年全国大数据行业应用总指数达到949.46,但省际差距仍然较大。

浙江、广东和江苏位列第一梯队,指数水平均在40以上,第一梯队三省份在全国总指数中占比13.99%;山东、北京和上海共居第二梯队,指数水平明显低于第一梯队,但彼此相差不大,第二梯队总指数占比12.06%;河南、四川、安徽、福建和湖北五省份位列第三梯队,指数水平位于33-35之间,第三梯队总指数占比21.42%;西藏大数据应用指数为19.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工业应用:各省齐头并进,东南沿海省市稍具优势

工业大数据应用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工业大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资源,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显现,正成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引擎。

我国工业大数据应用水平整体相差不大,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位列第一梯队。其中,江苏省工业应用指数为37.64,居全国第一。江苏省大力实施“一市一重点平台、一行业一重点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工程,培育1家国家十大双跨平台、70家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打造了9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和2940家星级上云企业。

——重点行业应用:各地应用水平悬殊较大 南“粤”东“浙”领跑全国

重点行业大数据应用是提升特色支柱产业发展能级的关键手段。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以及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贯彻和落地实施,以及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的深入推进,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优秀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大数据在行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2019年全国重点行业应用总指数达到743.08,平均指数达到23.97。各省市大数据重点行业应用水平差异显著,广东、浙江位于第一梯队,分别为64.86、58.41,领跑全国。江苏、北京、上海紧跟其后,分别为47.43、44.88、42.04。

——政务应用:经济发达省市仍是数字政府建设先驱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大力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进“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充分发挥数据在便利群众和企业办事中的作用,助力“放管服”改革。

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2019年中国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总报告》和《政务数据质量管理调查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已有10个省级地方政府出台并公开数字政府规划计划;截止2019年12月,全国政府网站数量集约至1.45万家。2019年,政务应用总指数达到988.41,平均指数达到31.88。

我国各省市大数据政务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出一定的阶梯性,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数据先行区引领全国发展,其中,山东、广东、河南位于第一梯队,四川、浙江、江苏、河北的政务应用指标得分位于第二梯队。

——民生应用:中部与东部地区省市平分秋色

民生大数据应用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大数据技术在辅助政府部门了解公共服务中的社会需求、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节约社会资源、提高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9年,民生应用总指数达到1063.35,平均指数达到34.30。排名前10的省市分别为浙江、山东、重庆、湖北、江苏、湖南、上海、北京、安徽、山西,其中湖北、湖南、安徽、山西四省均属中部地区,跻身TOP10的数量与东部地区几乎相当。中部地区今年高度重视大数据应用,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均取得了突出成效。此外,TOP10中,西部地区只有重庆入围,并以43.1的指数,位于全国第3名。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相关推荐
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层面的趋势特征 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层面的趋势特征

一、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层面的趋势特征有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

技术经验2022-08-01

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如何应对,数字科技带来的影响? 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如何应对,数字科技带来的影响?

数字科技的进步,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使生产力发展更加充分和均衡。 符合

技术经验2022-07-23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从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至今,数字技术悄然改变着中国乃至世界。那么世界互

技术经验2022-07-22

为什么说数字经济改变全球? 为什么说数字经济改变全球?

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主要

技术经验2022-07-22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是学什么的?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是学什么的?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主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Hadoop实用技术、数据挖掘、机

技术经验2022-07-22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一、工业化思路不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工业化是松散的、非连续的机器,

技术经验2022-07-23

数字经济时代,新兴技术如何加速政企智能化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时代,新兴技术如何加速政企智能化转型升级?

目前数字化经济正在慢慢普及,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们身边也越来越容易接

技术经验2022-07-23

数字经济如何助推制造业升级? 数字经济如何助推制造业升级?

数字经济发展是实体制造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为企业插上腾

技术经验2022-07-21

上海推进人工智能,杭州聚焦数字经济要打造全国第一,更看好哪个?为什么? 上海推进人工智能,杭州聚焦数字经济要打造全国第一,更看好哪个?为什么?

上午在办公室就看到本地新闻推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消息,作为在

技术经验2022-07-22

数字经济时代,美容业该如何前进? 数字经济时代,美容业该如何前进?

数字经济时代至少给美容业带来三个方面的巨大变化或者说是发展新机遇。 首

技术经验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