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技成就及外交关系的情况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简介 十进位值制、筹算和珠算、出入相补原理、割圆术和圆周率、刘徽割圆术、中国剩余定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天元术、内插法和垛积术、中国古代的无穷小分割思想 三物理学、中国古代的力学知识、中国古代的声学知识、指南针和中国古代的磁学知识。 中国古代光学成就、四化学和化工、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火药和火药武器。
近代科学有哪些发展?跟古代科学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科学,指对自然规律的研究。
第一、古代的“科学”这个词,和现在的科学意义不一样。古代的“自然科学”,主要是自然哲学。哲学是哲学,不是科学。
第二、说明一下,古代科学(这里就不包括哲学了)与近现代科学的分界,根古代与近现代的分界,是不同的。而且前者的分界更加模糊。
古代科学,主要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停留在表观现象上,层次比较浅。比如杠杆原理,它只是描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更加深入的原因,是能量守恒。近代科学对现象的研究更加深入。
古代科学更加实际,近现代科学更加理论。
近代科学更好的运用了数学这个工具。
近代科学的发展主要有:分子原子学说,电磁学,量子力学,细胞学说等。
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条件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中国近代所取得的科学成就
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商业城市的出现
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这时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巴黎、里昂、都尔奈、马赛、科隆、特里尔、斯特拉斯堡、汉堡、威尼斯、热那亚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
商业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由于竞争的需要及利润的追求,从而使科技发展得到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