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医药创新的趋势,是低谷还是风口?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医学创新转化黄金时代】
近年以来,医生和医疗机构相关的医学创新转化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以临床为导向的医学创新转化和医工融合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政产学研资等创新要素正在形成合力,一个新的时代徐徐启幕。
然而,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学创新转化之路道阻且长。每一个参与者对医学创新转化相关问题、痛点和局限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判断。
作为医学创新转化的实践者、见证者和服务者,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尝试从趋势、痛点和对策三方面对创新转化进行梳理,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关注者探讨,共同帮助医学创新成果跨越从0到1的山谷,受限于个人能力和认识的偏颇,不足之处敬请批评和指正。
【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医学创新转化工作已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呼吁逐步转变为地方和医疗机构层面的行动自觉国家支持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自2015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实施,一系列的鼓励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宏观政策及配套文件不断出台。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中,将“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两项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成果转化成为三级公立医院“国考”的指标,成果转化正式提升至医院发展的战略层面。
地方政府愈加关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医企融合。2021年,上海市和北京市相继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纷纷提出强化临床研究转化与医企协同,产学研医融合创新受到地方重视。
医疗机构不断完善院内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众多医疗机构主动进行院内创新转化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创新转化系统管理和服务平台。
趋势二:医生和医疗机构在医学创新过程的价值正逐步验证和强化医生在医学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贯穿始终。
医生作为临床需求的提出者、医疗创新的发明者、技术发展的协助者、临床实验的执行者和产品上市后的使用者,医生在医学创新过程中处于核心主体位置。
医学与工程交相融合发展将是医疗器械创新的必由之路。纵观医疗器械的发展历史,每一个划时代医疗器械的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科研与临床相互印证,医学与工程交相融合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医疗器械的发展都经历了概念提出、技术突破、临床试用、产业跟进、高水平临床研究验证、指南推荐、产业爆发的历程。
趋势三:国内医学创新范式正逐渐向临床出发和医工融合转变以模仿为基础的国内医学创新范式亟需改变。
过去我国创新范式为“引进国外大厂产品→仿制大厂某代产品→国产化的探索和制作”,该创新范式以模仿为基础,产品无法迭代和跟随,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不可持续。
医学创新范式应向临床需求和医工融合改变。未来医学创新范式应逐渐向“临床需求出发→医工结合进行产品创新和研发→形成知识体系→实现稳步迭代”转变,该创新范式起步艰难,但根基稳固,便于后续的优化迭代。
趋势四: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成果转化已探索出明确路径从理念到产品,医学创新有迹可循。
医生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中从创新理念、制作产品到形成产业的路径已经走通,通过专利保护和产品实现将临床好的创新想法发展为产品,通过项目评估和合同签订将产品产业化,医生逐步实现个人价值。
从系统到生态,医学创新未来可期。医生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中可发挥发展学科和营造生态的作用,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和举办创新活动,致力于学科创新,通过联合政府、资本、企业等资源、提供创新服务帮助项目孵化,逐渐搭建形成专科创新的良好生态,医生逐步实现社会价值。
趋势五: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医疗机构专利转让量稳步增长。
全国三甲医院近十年专利转让量处于稳步增长态势,特别是2014年以后随着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专利转让量快速增长,2021年转让量更是比2020年翻一番,达到近700件,并且预计还会持续加速。
典型案例不断涌现。临床医生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大有可为,逐步探索出一批模式和案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完成一批经典案例,北京积水潭医院探索赋权+作价入股新模式并走通行业内第一个案例。
趋势六:医学创新转化的政产学研资医合力正在形成行业主管机构逐渐支持医生和医疗机构项目转化。
自2017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办首届首都医学创新转化大赛起,更多的政府和行业组织开始关注临床为出发的医学创新项目,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一大批政府和行业协会举办的创新大赛中将医疗机构创新转化作为单独赛道给予资金和服务支持。
产业和资本回归创新本源,愈加关注临床出发的早期项目。临床需求是医学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最近两年医疗领域投资数据来看,大而全的项目逐渐减少,具有扎实临床需求的项目更受青睐;产业和资本更加关注临床出发的早期项目,临床需求、临床趋势、临床价值已经成为产业和资本判断早期项目的核心诉求。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