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行业如何?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眼里,所呈现出的情形亦完全不同。
在大部分非医学人士眼中, 医学既然是一个崇高的事业,那么医生也理所当然是一个理想的职业。从现实角度来说,如果家里人或邻居、朋友、同学身体出现状况,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个“懂行”的人来问一问,一个微信、一个电话,极其方便。很多人甚至还觉得,自己的小孩如果将来能够学医,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在行业内部看,大概接近九层的医护人员(答主没有具体统计过)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非常糟糕的,不仅经常值夜班,而且还要面临着日常无休止的加班工作,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健康,与家人的沟通也变得少之又少。答主所知,在我身边大部分医学专家的子女都没有学医。像笔者这样,希望自己的后代继续从事医学行业的医生少之又少。
这大概就是“围城”吧。
常有人问我,学医到底好不好,未来有没有前途(钱途)。
现阶段的中国医生,与国外相比,收入从总体来看依然是显著偏低的。从2018年最新出炉的Glassdoor美国薪酬榜看,第一名就是医生,而和医学有关的职业在全美收入榜前十名中居然占据了整整5席!
尤其考虑到中国医生劳动强度,目前中国医生的性价比显然是低的,低于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医生水平。以上说的是整体水平,也就是包含了所有学历所有地域所有等级医院的医生。
如果看精英分子呢?也就是说,如果能在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话,中国医生的收入也可以相当可观。本人所认识的一些高端的专家,账面纯白色年收入达到7位数不乏其人。(这里所说的白色收入包括工资、津贴、绩效、手术、讲课、顾问等合法收入,且其中相当比例同时也担当比较高层的管理职务)。天上不会掉馅饼,他们也是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才获得的成就。
当然,如果从全国的比例来看这依然是凤毛麟角,因此中国医生的贫富悬殊目前颇大。
从另一角度看,除了大城市的高端医院之外,我们也要承认目前在中国取得行医资质所做的付出也是比国外少的。中国幅员广阔,很多医院的医生凭医学本科学历即可,这个与相比国外动辄十数年的磨练生涯还是有很大差距。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部分理解与国外的收入差距。
除了收入,医生也有独特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呈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到尊敬的。和世界各地一样,医生大多自带职业光环。另一方面在中国也会有一些离谱的职业风险,比如医闹甚至刑事案件。可惜这在目前的体制上还没有切实的解决方案(比如职业保险等)。从总体衡量,在中国作医生,依然算是一份受到认同的体面职业。从长远预估,只要经济继续发展,我相信中国医生的社会等级也会水涨船高,与国际接轨。
另外,掌握一门医术,绝对算是一技傍身。平时自己或者家里有些小毛小病磕磕碰碰的,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这方面的效益(包括经济与心理两个层面)都不容忽视。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战时或者僵尸爆发,医生也会是个很吃香生存率很高的个体哦。
还有一点。学医不代表未来一定行医。医学毕业后从事各行各业的比例也是相当之高,在中国尤其如此。作为跨专业的特殊人才,其中也不乏成功人士呢。
最后,对高考打算报考医学院的学生说的话:虽然很多国家会把医学院作为通往更高阶级的奋斗目标与手段。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我并不提倡和鼓励把医学院看成一个跳板,这样的话会期待过高。因为医学的学业是相当相当辛苦的,报考了医学院就要准备和惬意自在的大学生涯提前说再见了。但将来的所得,也不是绝对的保障(我觉得现阶段能保障的只是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不过呢,基于我对医生职业未来的乐观预测,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确是对医学有兴趣的话,那就放手一试。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能事半功倍,更何况还有一份不错的发展前景呢。如果对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没有兴趣,那还是看看别的专业比较好。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