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断供”传言流行背后,美国对华软件限制的焦点是什么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一个跨国公司对于自身政治风险的预防性条款被过度解读的背后,是行业内外对软件产业是否将成为下一个限制焦点的担忧。
出品丨自主可控新鲜事
本文内容来源于财经十一人,作者:王凤
正文共 3417 ,建议阅读时间 8 分钟
8月9日,微软官网更新了服务协议,声明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微软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其义务,微软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协议自8月1日变更、10月1日正式生效。这被简单粗暴地解读为“若微软对中国市场断供Windows,概不负责”。
相关传言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点: 如果美国政府禁止微软给任何中国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微软的软件,微软不但会遵守且不会给予任何补偿。假如与微软发生法律纠纷,美国华盛顿州金郡的州法院具有非排他性管辖权。
《财经》记者查证微软官网发现,上述观点均存在 “断章取义” 问题。争议涉及的条款源于官网协议的“责任限制”、“签约实体、法律选择和争议解决地”部分。
协议原文为:
对于因超出微软合理控制范围的情况(例如,劳资纠纷、不可抗力、战争或恐怖主义行为、恶意破坏、意外事故或遵守任何适用法律或政府命令)而导致微软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其义务,微软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微软将尽最大努力降低这些事件的影响,并履行未受影响的义务。
其他服务。当您依照这些条款使用所有其他服务时,您将与微软公司(One Microsoft Way, Redmond, WA 98052, U.S.A.)签订合同,对于这些服务,无论是否存在法律原则冲突,这些条款都将受华盛顿州法律管辖。美国华盛顿州金郡的州法院或联邦法院具有非排他性管辖权。不过,此第 10.e 节并不妨碍任何一方就(i)侵犯该方的知识产权,(ii)违反这些条款规定的对该方的保密义务,或者(iii)就任何裁决或命令的承认或强制执行而在任何相应的管辖权地内寻求禁止令救济。
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嘉熙向《财经》记者分析, 第一个条款更倾向于是一个公司对于自身政治风险的预防,普遍存在于跨国公司中,协议中出现的管辖权条款,也是很多软件公司倾向于约定的条款。微软公司在英国等其他国家官网上也有类似表述。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白皮书征求意见稿旨在保障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软件供应
技术经验2022-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