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仿真软件的星星之火何以燎原?(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国产仿真软件行业静待花开
我国仿真软件的发展历程充满坎坷。我国的CAE软件的研发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在解决刘家峡大坝应力分析计算中,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平面问题通用有限元程序。国内的有限元方法及有限元软件诞生之后,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建筑和水利等工程领域的多个大型工程。
20世纪70年代,大连理工大学研制出了DDJ、JIGFEX有限元分析软件和DDDU结构优化软件,北京农业大学的李明瑞教授研发了FEM软件;中国飞机强度所研制了航空结构分析软件HAJIF。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过引进、借鉴和吸收国外软件,国内CAE软件短暂呈现过百花齐放的繁荣格局,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仿真软件。例如,基于对SAP软件的移植和重大改进,北京大学的袁明武教授研制出了SAP-84;航空工业部研发出了结构多约束优化设计系统YIDOYU;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梁国平教授开发了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系统FEPG;郑州机械研究所联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开发出了结构分析软件产品紫瑞CAE;华中科技大学自主研发了铸造工艺仿真软件华铸CAE、注塑工艺仿真软件HsCAE;航空工业总公司开发的线性与非线性结构分析程序APOLANS等。这些国内仿真软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核心算法和若干功能上有诸多特色,反映了我国学者在仿真软件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仿真需求的加大,国际主流仿真软件厂商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仿真软件厂商遭到巨大冲击,陷入“既没有资金来源,又没有用户反馈”的发展困境,导致国内仿真软件在市场和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厂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对仿真软件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大,国产自主仿真软件研发逐渐兴起。一批本土仿真软件厂商开始自主研发仿真软件,一些国际厂商的营销与服务合作伙伴企业也开始尝试走自主开发的道路,安世亚太、瑞风协同、索辰科技、世冠科技、同元软控、前沿动力、英特仿真、索为、霍莱沃、中仿智能、元计算、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海基科技、析模科技、超算科技、致卓信息、积鼎科技、荣泰创想、四海广达等国产仿真软件厂商逐渐脱颖而出。
近年来,在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背景下,国家对于仿真软件等核心工业软件加大了扶持力度,军工、汽车、电子、通信等行业的行业领军企业对于仿真软件的需求迅速增长,国产仿真软件企业得到创投机构的青睐,天洑软件、十沣科技、安怀信、云道智造、数巧科技、奥蓝托、华望系统科技、华如科技、太泽透平、适创科技、速石科技、麦粒软件、励颐拓、极道成然、创联智软、东峻科技、波客、智仿神州、迪捷软件、灵思创奇、希格玛仿真、蓝威数值、云翼超算、云际数字、梅卡尔科技、合工仿真、迈曦软件、至博力震等一大批国产仿真软件企业相继成立,国产仿真软件行业开始迎来了发展加速期,仿真软件成为创新创业的热门领域。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