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Web3.0究竟是什么?(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Web3.0
但是网络平台的绝对中心地位使用户很难保障自己的权益。比如,用户向网络平台提交了一幅自己创作的作品,但是很难证明其本人是该作品的所有者,很容易被盗版或者拿走,无法体现或者实现用户期望的价值。
于是“Web3.0”应运而生,在此环境下,用户不必在不同中心化的平台创建多种身份,而是能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数字身份体系,通行各个平台。
“Web3.0”被用来描述互联网潜在的下一阶段,一个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通过区块链等技术,用户既可以对提交到上网的作品确定权属,还能够实现其价值,实现数字资产与实物资产的关联,获得与网络平台分享利益的机会。
“Web3.0”的构想,是一个去中心化架构、分布式技术所支持的访问模式,以业务数据价值回归为前提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全新互联网世界。用户的每一个互动数据都被记录并且量化,并且更多的参与到数据价值链当中去。这需要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加密算法在内的多项技术的共同探索。
通过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储存技术来让链上成员共同管理各种业务,消除人为错误和恶意操纵等现象。通过利用区块链密码学的技术特点,来保存用户的数据,防止数据被任何第三方篡改,确保用户数据安全保存,并且数据不会被恶意删除。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还能够以公开的方式进行数据价值管理,完成数据资产保护。
“Web3.0”是对“Web2.0”的改进,其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和优势显而易见。但期待与现实之间总是有落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Web3.0”的环境下,所有网络用户都是匿名的,因此,监管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落地,完全去中心化甚至还可能带来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区块链应用等技术并不是免费的,除了少数群体愿意为自己的网络身份认证,真正愿意为此支付成本的网络用户比例是很低的。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