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表示已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云端,并且实现交流!如何看待?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实现永生可以说是人类自古以来最为朴素和最为执著的愿望了,随着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的寿命在不断提高,但是肉身毕竟是肉身,总会有衰老和死亡的那一天,于是有科学家和科学狂热爱好者把目标放在人的意识上,试图寻找出一条能够将个人的意识进行提取、存贮和重现的途径来,从而以“意识永生”的方式来实现个体的永生。 马斯克将自己的意识上传 美国SpaceX创始人、特斯拉汽车掌门人特斯拉就是这么一位“科技狂人”,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上述的想法,而且也付诸了实践。前些年,他利用猪和猴子进行了相关的“脑机接口”实验,印证了可以通过在大脑皮层中植入特定的设备,能够将动物的意识以及脑电波的改变信息提取和“转移”出来的结果,不过参与试验的动物,由于受到了一定的身体损伤,因此在实验中或者实验后有相当比例的个体出现了死亡的问题,所以遭到了不少科学家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质疑和反对。 虽然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但毕竟这些实验有了一些看似积极的结果,因此马斯克并没有就此收手,反而向着“脑机接口”实验的更深层次进发。为此,他创立了一家神经科技公司Neuralink,专门用于研发“脑机接口”技术以及相关仪器设备。 今年早些时候,马斯克与狗狗币创始人比利·马库斯在网上交谈时称,已经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云端,并且实现了与“另一个自己”的交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Neuralink公司所研发的设备,似乎已经达到了提取人类意识、在计算机中重构人类意识的目标,或许下一步他们将会利用这些设备,将人类的意识重新从计算机中传回大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与“意识上传” 所谓脑机接口技术,形象地说就是在人或者其他动物的大脑与外界仪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种可以直接进行信息联系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人或者动物能够与外界设备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从而使个体的意识转化为外界设备的动作指令,或者个体的大脑能够接收外界设备的相关“指令”信息,最终达到调节和控制大脑神经活动的目的。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计算机算法技术、脑电波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脑机接口”技术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主要集中在视觉、语言脑机接口以及情感识别等方面,主要的应用领域还是在医疗领域,比如瘫痪、失语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另外在虚拟现实、智能家居、游戏娱乐等方面也有了一些初步应用。 不过,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并没有在脑机接口方面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仅仅是进行了前期关于猪和猴子的相关实验,而将芯片植入人脑的临床实验仍在等待审批。而同期,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在前期进行芯片植入人体的实验并取得成功之后,于今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的人体芯片植入手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介入式脑机接口设备,也于今年的6月份成功完成了动物试验。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识上传”呢? 从概念上看,意识上传显而易见,是将人类大脑中所存贮的所有信息,包括意识、记忆、思想等,全部上传到计算机或者其他计算设备中,相当于把自己的大脑又“复制”出一份,并将其存贮在特定的“容器”中。 所以,“脑机接口”依赖于人的肉身,会随着肉身的消亡也不复存在;而“意识上传”并不依赖肉身是否存在,理想的结果就是在特定“容器”中再造一个自己,从而实现“数字永生”。因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意识上传”需要“脑机接口”技术,是“脑机接口”的升级版和最终目的。从实现难度上看,“意识上传”更为复杂和难以实现,有效的“意识上传”设备目前还都在研发中,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脑机接口”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了。 “意识上传”到云端之后,还是真实的自己吗? 我想这个问题,属于一个终极的哲学和伦理问题,每个人或许都会有一个答案。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成为我们自己,都有一个与其他人所不相同的“人格”。 构成人格的因素,除了大脑中所存贮的各种信息之外,还有我们对信息处理的方式、处理的效率、处理的质量这些反映智力水平的因素,当然还包括在信息反馈和支配下的行为方式,因此每个人的聪明程度、性格、兴趣、语言表达、思考方式、行为习惯等都会不一样。可以说,缺少了哪一样,都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你。 之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格”,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不同性是最重要的根源。我们每个人大脑中的细胞、神经元数量,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和电位形式的信息存贮和反馈方式等等,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要想将这些信息以及信息的组合、联系方式完整准确地“提取”出来,可以肯定的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即使“意识提取”设备再怎么先进,再怎么精确,也不可能100%地将大脑中的所有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联系复制到新的载体中。退一步讲,就算是这一步完全实现了,那么“上传”的还仅仅是自己的意识信息,如果想在新的载体中重建一个另外的自己,那么还需要一个人造的“意识模型”,来将这些意识信息适配到一个计算机模型中,而这个模型必须能够完全模拟出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 从目前看,我们对自己的大脑结构掌握的是比较全面了,但是对于大脑功能是如何发挥的仍然有很多疑问和难以理解的地方,那么,我们如何能够研发出能够完全模拟大脑运行机制和生理功能的意识模型呢?只要有一点点误差,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从而使另一个载体中的“虚拟个体”与本体之间产生明显的差异。 综上,笔者认为,即使科技再怎么发展,“意识上传”的确可以实现,但是它只不过是一个借用了人类大脑某些信息的“小程序”而已,根本不可能成为另外一个自己。当然,马斯克所说的已经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云端,到底用什么载体?上传了哪些内容?占到大脑信息的比例是多少?等等,这些问题我们根本无从得知,或许这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