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人工智能学会2022中国东部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成功举办(5)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IEEE 会士、IAPR 会士、澳门大学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荣誉教授唐远炎教授的报告是“机噐学习微型化---下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方向”。唐教授提到人工智能(AI)正在加速从“云端”走向“边缘”,进入到越来越小的物联网设备中。在终端和边缘侧的微处理器上,实现机器学习过程,被称为“微型机器学习”,即TinyML。TinyML是指工程师们在毫瓦功率(mW)范围以下的设备上,实现机器学习的方法、工具和技术。TinyML是机器学习和嵌入式物联网设备的交叉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具有革新许多行业的潜力。最后唐教授介绍了微型机器学习的最新研究进展。
赵国英是芬兰科学与人文院院士、IEEE 会士、IAPR 会士、芬兰奥卢大学机器视觉与信号分析中心教授、芬兰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图片和视频描述、情感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赵教授“Vision based emotion AI”报告中,赵教授由浅入深地对宏表情、微表情以及下意识的肢体动作等进行了讲解,通过动画、图片等加深大家对面部表情识别、微表情分析、情绪手势识别、视频远程心率识别等技术的了解。
最后,赵教授概述了该领域的一些挑战和未来的研究趋势。其中赵教授提出视觉线索会因为采集环境或者采集设备等问题未必能够采集到某一个模态的信息,缺失模态下的多模态信息应该如何进行的问题。情绪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研究的重点之一。其应用领域包括人机交互、情感聊天、心理健康和医学、在线学习、用户或客户分析等。
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讲席教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长聘教授曲小波以“从智能运载到智慧出行”为题做主题报告。曲教授提出城市化和立体交通是必然发生的,曲教授解读通过城市和系统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提升智能运载工具通行效率的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构建“能量云系统”和打造“立体交通网络”的前瞻设想。他表示,构建“智慧出行”系统需要着眼未来,在学科交叉中协同创新,并呼吁高校、企业、政府共同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中紧密合作。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云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徐俊刚教授主持。
新优媒专注品牌传播>>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