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无人汽车,真能识别路边标示、人群?通过什么技术?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目前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的传感器技术有这几类,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识别人群,路标,各种标示,目前主要靠摄像头,摄像头的解决方案主要靠mobileye。
识别人群车距离的主要靠雷达。雷达分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还有激光雷达。
--超声波雷达因为容易被干扰,反射速度慢,目前做前置雷达的比较少。一般用于后置和侧雷达。
--毫米波雷达因为抗干扰能力强。探测距离远。目前主要做前置雷达。这个因为它有测距的功能,所以很多车也用它做自动巡航。
--激光雷达车用的普遍在开发中。高端的在一些试验车上已经有用到,但是价格比较贵。普通车能消费得起的,车载级的激光雷达,目前还没有完全开发完毕。它的特性是抗干扰强,反应速度快。但是也有缺陷。比如大雾天,它的探测距离会显著减少。
但是也有另类,比如特斯拉。他就是全部靠摄像头,来实现自动驾驶的。因为摄像头也有识别距离的能力。虽然不那么精确,但是也可以识别。
从发展趋势来讲,后续应该是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加激光雷达这三种的组合方式。
L3以上的自动驾驶在5年内一定会走向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以我目前看到的一些项目,两年内就会有很多车,搭载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的车会上市。
大家拭目以待吧…
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将在未来20年内得到广泛运用,各大科技公司和汽车厂商均在加大对无人驾驶的投入,资本也纷纷抢滩该万亿市场。
无人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通过电脑实现无人驾驶,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无人驾驶依赖几种先进技术,这些互为补充的技术感知周围环境、进行自我导航。究竟这些技术如何协同工作?除了Waymo等知名的领头羊之外,又有哪些公司在推动这个行业发展
感知能力,无人驾驶汽车必须要能够识别交通信号和标志,以及其他汽车、自行车和行人。它们还必须能感知前方物体的距离和速度,以便作出对应反应。
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摄像头普遍用于无人驾驶车辆和配备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车辆,是无人驾驶环境下一种重要的感知设备。
摄像头可以识别颜色和字体,帮助检测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灯和街道标记——这是其相对于雷达和激光雷达的一个优点。不过,在检测深度和距离上,摄像头远远不及激光雷达。
无人驾驶感知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检测物体和信号,以此处理从摄像头提取的数据。计算机视觉软件需要能够识别车道边界的具体细节(比如,线条颜色和图案等),还需要能评估适当的交通规则,在复杂交通场景下实现安全的、与人类驾驶行为类似的自主驾驶。
如果说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已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你买车会考虑吗?
“智能汽车”,“无人驾驶”,那肯定让人很省心。我虽然没车,但我想如果这个“智能”也需要人在电脑盘上操作的话,我怕失误,我还是想买人为的、自己动手控制的!
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如果说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足够成熟了,那么本人还是会考虑购买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
本人认为,未来的汽车不再仅仅只是简单的交通移动工具,而将是人们生活,学习乃至于工作的拍档,我们可以利用汽车完成更多的任务,汽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多的事项。比如说,笔者认为5G技术将会和汽车智能充分融合,这也就意味着汽车将会具有非常丰富和强大的智能互联功能。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坐在车内随时进行办公,甚至可以开视频会议,或者是用汽车内置的办公软件进行办公审批。而当我们出行的时候,我们可以让汽车为我们推荐餐厅,咖啡厅,以及一些娱乐场所,汽车将会自动为我们规划好路线。
与此同时,我们之所以可以放心地在车内进行办公,娱乐或是其他活动,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于那时候的汽车已经实现了完全无人驾驶。而完全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则是得益于传感器等硬件技术的成熟,在未来,传感器将会变得非常灵敏以及聪明,可以及时将路况信息进行整理传输。与此同时,处理大量传感器信息的大数据平台,也会非常先进,足以非常及时地指导汽车的运行。此外,完全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配置也将非常全面,不仅可以实现360度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也可以很好地保护行人的安全。因此,有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支持,我们可以更放心的享受汽车智能配置。
总而言之,笔者还是很期待超级智能与完全无人驾驶完美结合的汽车的到来,相信将会是对未来交通的一次重大革命。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