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行业和穿戴设备广泛的概念是有,但是为什么渠道接受度不高呢?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智能行业和穿戴设备广泛的概念是有,但是为什么渠道接受度不高呢?
1、现在的智能行业与穿戴设备的概念虽然有,但是呢不明显,导致很多人还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入手,准确的说是没有一个足够惊艳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钱包。
2、经销商也是以利为先,现在的智能行业与穿戴设备还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那么他们何必要花大价钱来进货呢?这样也许会让自己的生意变得更差。
3、市场上的这些设备都不够突出,智能手表,还是停留在基础的概念上,并没有在上面多发展发展。而且续航性也是重要的一观,体验度嘛大家都知道的,现在还是处在基础阶段,感受一定不是特别的好,而且设备的价格一定是很贵的。
劳力士手表智能化了会怎么样?劳力士智能手表你们会喜欢吗?
我们就一起为劳力士操个心吧!劳力士还是传统的手表类型,虽然它很奢侈、品牌价值较高。但是也有很多危险的情况存在,如果不拥抱时代、不拥抱趋势,那么死亡也许会迟到,但并不会缺席。其实奢侈和智能化关系不大,劳力士智能手表也可以很奢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劳力士如何智能化的问题,它有几个方法
1、自已开发智能操作系统、自己发展技术、组织生产等,全自己来。按照这种方式,那第一款智能手表出来,估计5-6年之后了,还是快的情况。如果智能功能和时代平均水平低得太多,那是没有意义的。
2、像诺基亚和微软一样,收购或合作,但是这会影响劳力士品牌价值,对劳力士来说是不可取的。
3、全球寻找顶尖的方案商,购买智能机芯和整个匹配的系统。这个方案对劳力士来说,是最好的方案,但是问题是,现在智能机芯方案商参差不齐。对劳力士来说,绝对不止买智能机芯那么简单,还需要内容交互平台、AI数据后台一整套完整的方案,还要能快速生产。目前具备这个能力的,全球来看,或许只有位于深圳的智芯数据有这个能力。
从他们的官网及一些媒体报道的消息可得知。他们有可覆盖90%以上主流用记需求的三大系列共20款机芯,有指针+OLED屏混显的,有全触摸屏的,有数字电子全屏的。而且形态各异,可定制,基于这些机芯形态,可以衍生出上百万种产品形态。机芯内最多集成了14个传感应用,包含加速度、地磁、陀螺仪、心率、心电、血压、血氧、体脂、体表温、红外温、气压温度、GPS、硅麦等传感器,可对用户行为、体征和环境实时检测。同时,还可独立于APP和网络使用,实现对用户行为、体征和使用场景的判断,并直接在手表上为用户呈现有价值的数据内容。结合基于API操作系统架构的多硬件兼容的数据内容价值化呈现,它可以为用户呈现丰富的可视化的内容报表系统,综合分析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多维数据,给出用户在个人行为和健康上需要改进的建议。
劳力士的话,选择F系列机芯是比较稳的方案,激进一点,可选择H和D系列智能机芯。
在服务上,他们提供从智能机芯到APP后台云数据管理的一站式服务,通过提供全新的用户价值体系、标准化系统定义、完整交钥匙服务等,改变了现有的产业形态,将产品开发和生产周期从13个月以上缩短至60天甚至更短。
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怎么样?
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是当下最受欢迎可穿戴设备,同时,各式各样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诸如戒指、甚至贴身内衣等都成为可穿戴设备的载体,琳琅满目的各种可穿戴设备,看起来前景极为诱人受到企业追捧。
当然,竞争残酷无情,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玩家手中,IDC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55.2%至4960万部,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高达63.2%,留给其他玩家的机会似乎很少,也很难从巨头口中夺得市场。
苹果在第一季度占据全球25.8%市场份额,出货量同比增长49.5%至1280万台,其次是小米。小米出货量同比增长44.6%至23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3.3%。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增速最快,出货量同比增长147.3%至1130万台,挤进全球前五,高于三星1070万台,排名第三。
在2019年第一季度,华为依旧保持成倍速度增长,出货量同比增长282.2%至500万台,一举超过Fitbit排名全球第三,且缩水与小米的差距,第一季度出货量增长68.2%至660万台,按照现有增速推算,华为可穿戴设备有望超过小米,跃居全球第二。
昔日可穿戴鼻祖Fitbit则在没落,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仅排在第五位,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第一,然而好景不长,持续亏损导致风光不再。2018财年亏损1.86亿美元,营收也同比下跌6%至15.12亿美元,2019年第一季度亏损为7950万美元。Fitbit可穿戴设备销量及经营很难在短期改善,在资本市场遭遇重挫,市值大幅缩水,市值曾高达62亿美元,如今跌至11.81亿美元。
昔日被誉为可穿戴设备行业成功典范企业,如今跌入低谷令人唏嘘。需要指出的是,伴随小米、华为、三星等厂商大举入侵,将会抢夺苹果市场,第一季度市场份额相比同期由26.8%下滑至25.8%,虽然下滑很微弱,但华为与三星成倍速度追赶,苹果将面临强劲竞争压力。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