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人们失业,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人工智能的应用毋庸置疑的会导致大量人口失去现有的工作岗位。
但是是否会导致大规模的社会问题,要看社会的基本制度架构是否可以迅速的靠近和达成新的稳态,在转向新稳态的过程中会付出多少代价。
这个新的稳态,就是人工智能企业向国家缴纳经算力资源费用,由政府通过新的全民福利体系——终身学习/研究津贴制度,转移支付给全民的新架构。
在这一新的架构里,芯片生产基础设施、算力资源、能源均属于全民所有。计算企业只能购买算力资源来完成自己的业务,并且很自然的要为这些资源缴纳租金。
这份租金收入将被用来支付给全民,不是用于“全民统一基本收入”,而是用于全民终身学习/研究津贴制度。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任何公民如果没有能力找到合适的岗位,都可以自主的选择无限继续学习。
这种学习只要可以通过法定的考核,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习补贴。仅凭这种学习补贴的额度,基本可以支撑中产阶级的一般生活水平。但是很遗憾,如果并不能通过考核,将不能获得津贴。
那会导致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存——但显然无以致富。某种意义上,会导致该人在婚配市场上居于明显的劣势。
在公民的整个生涯中,不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会不断的构成公民的个人信用,使ta不但不断的获得更大的就业可能,也有更多的贷款创业资格,使得ta有创造新的高质量的就业机会的可能。
而这一“贷款”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算力资源形式支付。
在另一方面,人类最终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教育服务类业务。
第二类,研究类业务。
第三类,艺术创作类业务,这是最大的就业领域之一。
第四类,公共事务管理类业务,这是最大的就业领域之二。人类将拥有史无前例的、超乎一切历史阶段想象的庞大公营事业。
第五类,深空探索、地外资源利用和太空设施运营类业务。
除此之外的其他业务,例如工业制造,将会被分离为研发、维护和运行三个部分。其中研发、维护部分仍然由市场竞争机制主导,而实际的生产线等硬件设施本身,属于全民所有资产。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臆想。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