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综合征”:搞钱、失业焦虑、技术争论(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国外视频网站上,一批教你如何用ChatGPT生成的内容实现“日入500美元”的视频爆火,有人靠ChatGPT写代码、写网文赚钱,也有靠出售账号月入过万,到“代问ChatGPT问题,10元100条”类似的服务也成了“财富密码”,只要和ChatGPT沾边,就是流量保障。甚至因为注册OPENAI账号需要国外手机号,虚拟电话号码租赁网站的访问量也几何式增长。
有律师指出,出售账号、代注册服务均是违规的,且有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如今,国内平台已经加强了治理,交易网站上关于代问问题、出售出租账号等均已消失,微信上也不再显示“ChatGPT”的小程序搜索结果、所有名称含有“ChatGPT”的账号,部分小程序显示以“用户投诉无实际功能”等原因被下架。
犯罪也在滋生,外国网络安全平台GBHackers披露了一段黑客利用ChatGPT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黑客通过ChatGPT在短时间内生成完整的诈骗套路话术,并把ChatGPT包装成“虚拟角色”,让受害人以为自己“坠入爱河”,最终遭受诈骗。据悉, 更厉害的黑客已经开始利用ChatGPT批量生成勒索软件与恶意代码。
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它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术为人类的选择和行动提供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对这些新的可能性的控制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ChatGPT综合征”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似乎也宣告着任何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讨论,最终都还是会回到以人为本的原点:如果人工智能进化的最终方向是“身后无人”,那由此引发的伦理道德、虚假信息、犯罪威胁等问题,将由谁担责?
如果让ChatGPT自我介绍,其会洋洋洒洒写出一整篇格式严谨、论据充分的论文。其会总结自己在文本生成、自动回复、语言翻译、问答和智能对话等多种功能上的优势,也会分析自己在数据偏见、创造性、情感匮乏上的不足。提到关于人类对ChatGPT的态度,ChatGPT说:“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并不具备情感和态度的表达能力,无法直接评价人们对我的态度。”
社会学家库利在“镜中我”理论中提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需要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不知道当ChatGPT的数据库更新到2023年伊始这场关于他的空前讨论与变革时,会不会帮助或妨碍他“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
排版 / 季嘉颖
图片/OpenAI 东方IC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