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殿堂到商业化落地,人工智能早已照进现实(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美国著名发明家RayKurzweil认为,计算机将在2029年实现类人智能。他补充说,人类将在2045年达到奇点。
那么我们要如何迎接奇点的到来?又有哪些关键玩家一起支撑起这一科技的创想?
我们依然按领域来观察。
(一)自动驾驶领域:从概念到落地,快步迈向商业化
在这一领域,聚集的玩家均是“大有来头”。
对于成立于2000年的百度而言,前半场的王牌业务是搜索,后半场的王牌落在了AI上。2013年,李彦宏在百度建设了中国首个深度学习研究院,2017年百度牵头筹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直到这时,外界才将百度与AI联系在一起。
2017年,百度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推出后即入选国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同年,《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发布。
这些均没有李彦宏乘坐无人车在北京五环“吃”了罚单的破圈效应。但经此事件,百度无人驾驶开始广为大众所熟知。
无人车的安全性、量产和商业化博弈,仍是百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过,这并非百度一家需要直面的,也是苹果、华为、小米、腾讯、阿里等杀入无人驾驶赛道玩家需要共同面临的行业难题。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众多玩家的热情。2021年,各类L2-L4级的自动驾驶开始走出封闭路测试验场,走上了真实的城市道路。
其中,有面向公众的Robotaxi、Robobus,也有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面对港口、矿山等封闭环境的无人运输,还包括干线物流的无人卡车以及面对社区固定道路的无人环卫车。
公共交通属性的Robotaxi赛道,汇集了百度、小马智行、滴滴、T3出行、文远知行等玩家。去年11月,百度和小马智行已经获准推出了付费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此外,在园区无人车方面,华为、阿里、京东、美团、毫末智行的配送无人车,已经规模化落地园区和商圈。
随着技术不断优化及商业化持续落地,资本对无人驾驶的青睐在2021年整体表现得有增无减。从全年情况来看,国内无人驾驶市场的行业投融资规模达到近年来的峰值。根据此前媒体的统计数据,2021年仅以前20家企业融资金融来统计,就达到了300亿元的规模。
(二)医学领域:落地有难度,工程师和医生想的不一样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