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殿堂到商业化落地,人工智能早已照进现实(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AI技术连接上医疗场景,这一概念刚有苗头时,就有大批顶着医疗AI之名的公司跑步进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让医疗与AI的结合开始有了更多落地的项目。如眼底、脑卒……在连接AI技术后,医疗场景的可能性开始变得更具体。
如鹰瞳科技通过视网膜影像AI,不仅可以预测眼部疾病,还可以分析全身的慢性疾病风险,甚至能看到人的性别和性取向。
“医疗+AI”为何能在国内得以普及?
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庞大受众群体以及移动互联网96%的全球最高覆盖率。另一方面,政策大力支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领域迎来了急剧的变革。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表示:“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多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另一方面,如何帮助医学科技的发展创新实现推广和应用,对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特别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系构建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
以AI医学影像为例。
作为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超声专家,同时兼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的李安华表示,自己关注AI医学影像6年多时间,也接触过很多AI医学影像类的公司,其中有科技巨头也有创业公司,“但这些科技型公司提供的产品,很难找到让超声医生满意的AI应用。”
据他介绍,大部分已经应用到超声的AI产品都存在一个弊端:需要先由医生扫描找到肿块图像,把它抓取成静态图,再由AI系统来判别是良性还是恶性。这种模式下,万一医生看不到这个肿块,就是漏诊。
“工程师和医生想的不一样。磁共振、CT可以根据静态图像做诊断,但超声需要医生根据实时动态检查画面做诊断,但AI超声系统需要‘陪伴’医生。”
其实早在五年前,华创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陈宝健就发布研报称:科技巨头加速跑马圈地,创业公司受资本热捧:AI+医疗影像市场百家争鸣。
但由于商业化落地难,AI在医疗领域的实际落地要较无人驾驶领域缓慢得多。
不过,在辅助医疗及远程诊断侧面,新华三、联想、商汤科技等推出了相关的产品。以新华三为例,其最新的一款产品,甚至可以做手术的实时直播。
(三)工业领域:以机器视觉为代表的商业化落地成果显著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快速步入智能化升级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把“智能化”作为推动其自身业务增长的重要途径。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