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士肯遇见百度飞桨EasyDL:一例降本增效的真样本(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机缘巧合,是我们深圳的同事在聊天的时候推荐的。”
韦士肯(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仪器事业部负责人李水涵,苦于寻求检测汽车轴承“磨削烧伤”问题的解决之道:磨削烧伤是工件在磨削加工后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属于发生在工件表面的一种隐性缺陷。检测难度高、对工件表面质量要求极严,哪怕在技术研发领域已有20年经验,李水涵依然感受到任务艰巨。
“同事有用过飞桨,让我们也去试试看。我们就联络到厦门本地的飞桨负责人,打算看看是否能推动落地。”
一切始于偶然的推荐,促成了两家合作的完美开始,最终推动了双方彼此期待的发展样貌。
这个偶然的背后,有其必然的成分,是政策使然,也是趋势所趋。
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70%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基本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此外,在一份来自德勤的报告调查显示,83%的采用者表示,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整个数字化过程中的首要业务优先事项之一。 百度飞桨,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功能丰富、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已服务18万企事业单位,不仅深度契合企业应用需求,且拥有活跃的开发者社区生态,是通过AI实现产业智能化转型的不二之选。
韦士肯,则有强烈的定制AI模型诉求。虽然搭建了自有算法团队,持续1-2年时间里投入近百万研发成本,但轴承配件生产质检方向要求极高,最终受限于技术和算法开发的效果,没能满足客户要求、在产线落地。
这样一来,耗费了宝贵的时间又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还没有相应的产出,企业急需及时止损,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有了高昂的试错成本和积累的经验,抱着真切的需求,兜兜转转,韦士肯最终遇见并启用飞桨成为一种必然,甚至可以形容为“相见恨晚”。
何为卓有成效的AI合作?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