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能成为中国版ChatGPT吗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ChatGPT爆火,中国AI公司坐不住了。据了解,ChatGPT是海外公司OpenAI开发的一种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通过从百万个网站收集信息,以对话式、千人千面的方式生成答案,为用户提供写论文、写代码等服务。自11月推出,上线仅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上线两个月后,用户量破亿。随着ChatGPT的出圈,一大波概念股趁势起飞,中国AI公司前仆后继,不久前,聚焦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等功能的中国公司——科大讯飞,称ChatGPT主要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属于认知智能领域的应用之一,科大讯飞有坚实的相关技术积累,多年来始终保持关键核心技术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如科大讯飞于2022年获得CommonsenseQA 2.0、OpenBookQA等多个认知智能领域权威评测的第一)。同时,科大讯飞称主导承建了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且在认知智能领域重点技术和以教育、医疗为代表的专业领域,应用落地效果整体处于业界领先水平。恰巧科大讯飞披露,公司将在2023年正式发布软硬一体机器人产品,并在后续有序推出外骨骼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一言既出,顺势引发热议,焦点主要围绕“科大讯飞能否成为中国版ChatGPT”展开,科大讯飞眼见起飞之势已起,一份2022年的业绩报告则将其拉回地面。根据公告显示,科大讯飞去年的业绩并不好看,计2022年净利润下降60%~70%。影响业绩因素包括新业务投入、金融资产收益减少等。抛开以上两种因素,以及疫情影响对业务开展进度的干扰,科大讯飞的软肋正在付出水面。在高速发展的AI赛道,科大讯飞的核心技术优势早已被削弱,短期内积极拓展新业务无法为其带来明显增长,投资收益不佳。眼下,搭载着ChatGPT风口的科大讯飞,“中国版ChatGPT”的野望,能让其逆风翻盘吗?
01
核心营与净利润双双下滑过去一年,被给予厚望的AI巨头科大讯飞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根据科大讯飞近日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科大讯飞在去年依旧增收不增利。2022年科大讯飞营业收入达183.14亿元至201.45亿元,同比增长0%-10%,营收微增的同时,科大讯飞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60%-70%,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5%~60%。对此,科大讯飞官方解释为主要源于其先前在教育、医疗等业务方面的新产品投入尚未形成产出,以及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商汤等金融资产的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减少。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则是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疫情影响。他表示,“疫情导致全国各地项目招投标延迟,其中第四季度就有超过20个项目、超过30亿元合同延期,其中60%为教育项目,40%与医疗和智慧城市相关。”▲图: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但事实上,科大讯飞的基本盘并不稳定。成立于1999年的科大讯飞一直致力于对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研究,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应用落地。2008年,科大讯飞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名副其实的“AI第一股”。公开资料显示,科大讯飞的主要业务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城市、开放平台和消费者业务,涵盖了tO B、tO G、tO C端的业务布局。作为C端消费者而言,耳熟能详的产品有讯飞输入法、讯飞智能录音笔、讯飞办公本、讯飞翻译机、讯飞听见会议系统等产品。在B端场景下,科大讯飞近年来热衷于以投资的方式进行布局。资料显示,科大讯飞投资领域包含了机器人、智慧教育、智能城市、AI语音、智能汽车等热门行业。十多年发展中,以“语音识别技术”起家的科大讯飞,变成了一家热衷于在各个产业赛道投资的公司。G端业务则是将B端和C端业务的技术方案和产品进行了结合,为政府部门量体裁衣,提升办公效率。不过,自古AI企业重技术难变现,在商业变现方面,智慧教育业务扛起了科大讯飞营收的大头。2022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主要业绩营收来自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业务,占据总营收比例达到27.49%。也正是因为教育产品带来的收入,让科大讯飞不至于像AI四小龙一样持续亏损。但即便如此,科大讯飞教育产品和服务曾经引以为傲的高毛利的光环正在逐步褪去。近年来来自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持续下滑,2019年-2021年,公司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4.34%、54.25%和51.66%,同比分别下滑3.74%、0.09%、2.59%。随着智慧教育领域的内卷加剧,科大讯飞的市场份额不断被碾压,营收也在下滑。2022年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的营收达到了300亿元,较2021年有所下滑。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