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模式凉了吗?30亿打水漂,一场人性的巨大考验(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种种的现状让人不禁要问,无人货架模式凉了吗?
从业人员: 无人货架就是无底洞
一场人性大考验
为了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无人货架公司的发展情况,Bianews联系到了一位从事无人货架销售的老友,随之更多的细节将呈现出来。
受采访这位老友李家诚(化名)是番茄鲜生的一名BD销售工作人员,年后刚刚从番茄鲜生离职。
问番茄鲜生何许人也?
它是成立于2017年7月的无人货架新兴公司,成立数月便获得国内多家雄厚资本投资。
2017年9月底,与“果小美”战略合并,强强联合,而后迅速累计融资达5亿元人民币。
2018年3月12日正式与“果小美”实现品牌统一,此后主营智能鲜食货柜领域致力于生鲜类短保食品的全品类运营。
这样一家备受关注的无人货架企业具体的经营情况如何呢?(以下涉及到数据仅作参考)
目前番茄鲜生的规模并不算最大,相比与猩便利、果小美还有一定的差距。
李家诚表示番茄鲜生和果小美虽然已经合并,但是在业务上还是独立运营,两家的工作人员也大多相互熟知。
他表示番茄鲜的总部上海BD销售人员约有100人,规模并不算很大。
但是在上海的无人货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他还举例说,曾经看到过一个不足20人的办公区,竟然有两个不同品牌的无人货架进驻。
或许下面从一组数据更能看出“战场”的激烈,他表示上海地区无人货架进驻办公区的“进场费用”(无人货架进入办公区需要向物业交相应费用)一开始仅有每月300元左右,但是到了竞争高峰期,费用一度高达每月500-800元。
而对于办公区进驻条件,他则强调“根本没有条件,无人货架都在拿钱推广,还谈什么条件”。
对于货损率,他称应该有“5%-10%”的比例,但是也只是估计。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管损害多少,根本没有赔偿一说,在与物业谈合作时并未就损失问题进行责任分配。
也就是说,无人货架损失多少全自己出钱兜着,这是一场对人性的巨大考验。
在供应链方面,现在普遍都是自营,这其实是个沉重的负担。番茄鲜生也是自由仓库,货物从供应商那里批发。这种较重的模式确实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众所周知,对于零售企业,供应链是极其关键的核心。
对于货物和定价,番茄鲜生也和其他无人货架类似,通常选择大众商品,定价也是与便利店产不多,这也是保证销售的必要选择。
此外,李家诚透露了自己的薪资情况,他指出最低薪资也在9000左右,好的时候2、3万。
他说这和提成有关,刚开始竞争不激烈的时候,每个货架提成500左右,竞争最恐怖的时候提成高达1000-1200。
在今年2月份,猩便利被曝遭遇资金危机、收缩战线的时候,番茄鲜生也受到较大影响。
目前,番茄鲜生仍在正常的运营中,李家诚最近也已经从番茄鲜生离职,他表示销售行业离职率本来就比较高,很多人撑不到3个月便从番茄鲜生离职了。
不过对于无人货架的模式。李家诚有自己的看法,“模式是很好的,但是现在很多人再搞,最后剩下一个企业,很有前景”。
其实从番茄鲜生的例子中,可以窥见整个无人货架的窘境:持续的资本投入,盈利艰难,无人货架就是一个无底洞,撑到最后的也许才有生机。
无人货架宣告凉凉 30亿打水漂
在2015年,无人货架雏形初现。但在2016年年末,马云带火了“新零售”概念,提出将线上线下相结合。无人零售便引发关注,无人超市、无人货架才走进大众视野。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