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悄悄完成「关键一跃」(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阿里巴巴。本月上旬的2023财年Q1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高层表示,今后公司在消费端的工作重点是从用户数规模增加,转移到能够服务好现有用户,“提升每一层用户的钱包份额”。
这一转变可以总结为:当一个平台基本完成国内消费者的覆盖,用户数增长的重要性要让位于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的增长,平台将从量增逻辑转为价增逻辑。
虽然拼多多的发展时间大大短于阿里巴巴,但高速成长的“烦恼”之一,就是要更早地从量增转向价增逻辑。对于拥有8.8亿年度活跃用户(2022年Q1财报数据)的拼多多来说,更长期的增长必须来自ARPU的提升,而增长动力直接来自品牌的入驻。
品牌入驻问题一度是拼多多的“命门”。拼多多曾大举投入于“百亿补贴”,其目的是构建“实惠”、正品”心智,渗透更多高消费人群,吸引更多品牌入驻。
补贴确实让拼多多渗透进了“五环内”,但平台供给端并没有很快出现品牌入驻潮。为此,拼多多重新投入于本已退场的1P(自营)业务,作为品牌入驻潮之前的供给补充。当时拼多多管理层曾解释称,1P(自营)业务只是临时举措,随着拼多多平台上商家逐渐完善,自营业务可以逐步退出。
今年二季度是拼多多品牌化升级的转折点。依靠618的势能,品牌大规模入驻和平台活动的火爆相辅相成,利用这次特殊的618,拼多多成功向品牌端传递了平台价值,平台自营业务的收缩,也从侧面说明了平台之于品牌的吸引力。
根据财报,拼多多二季度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收入为251.727亿元,同比增长39%;交易服务收入为62.136亿元,同比增长107%;而商品销售收入为5071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9.582亿元下降了97%。
图源:拼多多财报
结合拼多多一直以来的品牌化投入和本季度的戏剧性增长,会发现平台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完成了“关键一跃”。2022年二季度,或许会是拼多多发展的分水岭。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