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舍弃京喜拼拼:下沉市场一梦黄粱(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事实上,6%的毛利率,依然远不是一个能盈利的数字。 据36氪未来消费了解,在这个业务之初,京喜拼拼内部曾设想过一个理想UE模型:毛利率15%,配送成本10%,给团长、用户2%左右的补贴,这样还能剩下2%-3%的利润。 毛利差距暂且不论,配送成本已经大超预期。 在京东入局社区团购的时候,看好者认为它在做这件事上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物流。 但事实上,京东擅长的是长链物流,而社区团购需要的是短链物流。考虑到找第三方合作,无法实现配送成本控制在10%,京东专门为京喜拼拼成立了配套的物流业务——京喜达,负责将商品从大仓配送到网格站。 但京喜达后来跑下来后,与这个目标距离甚远。“物流成本一直在涨,人工涨、油也涨,今年过来物流成本占整体GMV差不多在20%-25%,高的时候甚至超过30%。”张齐告诉36氪未来消费。 物流成本在规模效应形成后,原本有机会降低的,但这个规模的标准, 很可能是“一家独大”——至少目前,连订单量最领先的拼多多和美团都无法做到,更不用说京喜拼拼。 管理数量庞大的团长和BD团队则是京喜拼拼的另一个短板。 此前业内共识是,抓不住团长就做不好社区团购,但管理团长并非互联网大公司强项。有很多团长都曾向36氪未来消费反馈,相比于一些本地团,几家大厂社区团购在团长拜访的频率上都更低,且问题反馈解决的周期也更长。 美团和拼多多在管理上的表现只能说略好一筹。 以“地推铁军”著称的美团,在餐饮外卖领域沉淀了一套管理方法,包括总部与区域间团队职能的拆分和有限授权,使得区域团队能够有一定权限灵活应对各种业务情况;多多买菜则直接给到区域最大程度的授权, 地方团队全权负责当地业务,总部只做产品对接。 相比之下,京喜拼拼的大部分的权限在总部,这使得业务流程会更长,区域作业的灵活性也会相对缺乏。 而大厂中常有的“部门墙”,依然普遍存在。 李黎告诉36氪未来消费,他们经常会去拜访团长了解一线情况,顺便给团长发发塑料袋等物料,当时他发现相比其他家的塑料袋,京喜的最薄。虽然是件很小的事,但他觉得这些细节还是会影响团长对于品牌的印象,进而影响合作的意愿度。 于是他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找了战区的运营,说总部的运营解决,总部的运营说是总部的综管解决,总部的综管说是战区的综管解决,战区的综管又说是战区的运营解决,一套闭环也没解决。” 在“刘强东带队”的传闻出现时,看好者一度认为,这个业务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倾斜,并形成比较顺畅的公司内部协作机制。 但现实可能并非如此。 “在全国性的业务大会上,我是没有见过刘总的。” 一位前京喜拼拼中层员工说。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8月31日,江苏京东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CAR-121部《航空承运
3C电商2022-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