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家会,给2022年双11浇了一盆冷水(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或许有的人咋一听,觉得至少商家还赚到了「吆喝」,觉得也不错,就像是互联网公司这些年没少搞「补贴」一样,不也照样一个个将市值干上了千亿了么?
但是,赔本赚吆喝这活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从过去的案例看至少要满足三点要求:第一,它们都是互联网公司,要具备滚雪球一般的规模和充分的边际利润,赚钱不是目的,上市才是股东们捞钱的主阵地;第二,要能通过烧钱获取大规模粘性用户,击垮竞争对手,提前预定长期商业价值;第三,现金流要充足。
那么,参加双11的商家们都具备这些特点吗?
几乎没有。
制造业的利润之低众所周知,能实现10%的利润更是少数科技公司才能达到的目标。而且,上半年受到国际局势动荡以及全球货币政策变化等诸多不利因素,原材料涨价、国际贸易受阻、汇率波动不断让商家受挫。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32亿元,同比下降0.7%,这说明我们的制造业更加承压,赚到钱的商家肯定更少。
这种情况下,商家将双11视为救命稻草,但京东双11商家会戳破了他们这个「天真」的想法,商家失望之际在评论区发泄一下,也就能理解了。
3 躺平之后还要挣扎话说回来,在评论区吐槽的商家们,大概最终还是会接受京东的策略。
道理就像是石油的涨跌,即便是油价下跌了,但主要产油国还是得继续开足马力产油,甚至还要增产,就是因为油矿区一旦启动,机器、人工、租约、物流、油桶等等,成本叠加起来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只要石油价格能够覆盖掉成本,产油国甚至还会增产以对冲国际油价下跌带来的损失。
过去这些年,双11大促就是这样一种模式,今年的情况略有不同,商家们即便不盈利,也要考虑怎么覆盖掉人工、原材料、仓储等成本,对于制造企业或零售品牌来说,现金流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产品的生产往往先于市场,而且在保质期和仓储成本的压力下,能卖多少就尽量卖多少,至少能减少损失。
这是商家们的无奈,京东作为电商巨头之一,肯定深谙此理。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618大促期间,苏宁、拼多多、国美、唯品会等综合和垂类平台声势都不如往年浩大,就是因为商家的利润已经挤无可挤了,既然带不动,不如直接摆烂。
但是,商家不能躺平,哪怕流血促销也要干,而真正让它们「郁闷」的是:平台在这中间,又提供了什么?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8月31日,江苏京东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CAR-121部《航空承运
3C电商2022-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