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民营企业榜首,京东的长期主义见效了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京东跨越周期的“心法”是什么?
@新熵 原创
作者丨白芨 编辑丨月见
京东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9月7日,全国工商联在京发布的“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京东集团以9515.92亿元的营业收入规模取代去年的华为,成为民营企业首位。榜单根据2021年年度营收额编制,其中京东营收额从2020年的745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516亿元。 从原因看,京东登顶民营企业榜单有其商业模式原因,作为国内按交易额口径计算的最大零售商,京东采用区别于第三方电商平台的重资产自营模式,由平台负责自营店铺的管理和销售,这赋予了京东更大空间的营收规模。 另一方面,京东的业务已经覆盖零售、物流、健康、金融等多领域。在以供应链能力为核心的护城河,保障了业绩的连续增长,也保证了在今年上半年,消费市场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京东仍然维持了较高业绩增速。 那么,京东跨越长期市场周期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
01
始终押注极致的用户体验从用户端看,京东的优势是标品消费的稳定心智,以及履约服务能力。 过去几年里,电商零售行业面临“人货场”的全面焦虑。 以场为例,过去行之有效的重大购物节场景面临流量增长的停滞,在双十一购物节后,各大电商平台开始集体淡化GMV指标,不再延续大放战报进行全方位业绩比拼的策略。 相关公告显示,今年双十一预售期将会比去年缩短四天,侧面反映出延期、预热为购物节吸引更大流量的路径正在走向失效,消费者对待购物节的态度正在向理性和常识回归。 另外,以人为例,年度、月度活跃消费者数量的指标也在被行业淡化,行业趋势转向用户分层、分类的服务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增长放缓,电商行业的增量空间正在变小。 究其原因,随着国内电商市场日渐成熟,供需两端的匹配效率被提升至较高程度,消费者需求向个性、细分的方向演变,“人货场”三要素都变得更加复杂,消费者体验的权重明显上升,过去横行的超级单品、大营销场域等打法不再适应行业的“下半场”特征。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货”的要素是京东的核心切入点,并带动了人和场的改善。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京东核心零售业务的DAU同比增速达到27%,年度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超过1000万。 其中的代表项目是货网建设。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为31.5天。对于一个自营超千万级SKU的零售平台来说,这意味着极快的销售及运营效率。 例如,京东通过整合达达集团、京东物流、德邦物流三大供应链资源,实现了全时段全渠道的履约覆盖能力。以同城即时配送为例,去年双十一期间,京东推出小时购业务,通过京东APP流量连接线下超市便利店、医药、鲜花、生鲜等实体零售门店,为消费者提供约1小时配送到家的能力,并获得沃尔玛、永辉、华润万家等头部连锁商超的入驻。截至今年6月,小时购业务已经实现全国2700多个县区市的覆盖。 以快速物流配送为例,截至今年6月,京东物流在全国布局了45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并实现商品从入仓到分拣出仓的无人化。通过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分拣能力,智能仓可以达到每小时350单的订单处理能力。京东特快送、德邦精准空投以及京喜达快递则为京东提供次日达能力,京喜达通过加盟制铺设配送网络,在下沉市场建立了大量网点。 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渠道享受京东高效率的配送服务,这为消费者体验带来极大提升。一个标志性数据是,截至今年7月,京东PLUS会员数量突破3000万,较去年末增加了500万,继续保持国内最大规模的付费会员体系地位。高消费能力、高忠诚度的消费者推动了平台销售额的稳定增长,这又进一步提升了京东对供应商的谈判地位,为消费者提供低价、优质的商品。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