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行业】没有标准化和品牌,谈何生鲜电商模式(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现售类模式
除此之外,当前以及诸多先行者所采取的都是现售模式,自身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基地,通过自产或者严格筛选的产品进入销售端,这方面,土特产是最先触网的一批。其他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等,也有这些操作方式在里面。比如南方的荔枝、菠萝、冰糖桔、蜜柚等等,在出货量较大的情况下,多数是从现有的农产品中挑选,进行电商化的销售。
这种方式做起来比较费气力,也才有一些电商经营者满世界找优质产品,毕竟这种方式有天花板的,热闹一阵可以,做大似乎很难。这种模式一方面受限于产品的层次不一,一方面花费大量精力淘产品,对于电商的长期良性发展无形中增添了许多关节,再加上果蔬产品的季节性影响。由此带来的物流的高成本和保鲜技术或者说冷链物流的局限性,使得成本控制很容易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是近两千家生鲜电商网站不容易盈利的一个关键。
生鲜电商发展的两个拦路虎
对于生鲜电商,如何实现低成本扩张,高效率配送,对提高销售规模和辐射范围很重要。以往的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几点:
其一,生鲜的标准化问题。 农产品的生长是一种生物过程,加上土壤、水质、种质、管护等多方面,生产的产品多数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也是为什么有土特产的原因。但现在一说起标准化,好似农民或者生产者就应该一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是非常标准的,品相、口感、甜度等等产品指标是整齐划一的,这本身就是选错了对象,对于当前中国的多数农产品生产者,甚至包括一些颇具规模的农场,也面临着相似的困惑。
生鲜的标准化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未来很可能分为两个极端,一个是纯高端产品,限量版、区域性、高品质,另外一种就是相对宽松的绿色分包生鲜,品质有分级,但差别不大。
其二,折损率居高不下。 根据资料统计,我国现在的果蔬在物流过程中损耗近三成,100吨的蔬菜轻易可以产生20吨的垃圾,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5%左右的损耗而言。这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以往我们都很容易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冷藏链的物流问题,其实根本上是现有的消费习惯和不成熟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有关,农产品从产品的最初状态没有更好的变成便于流通的商品,在物流过程中对于果蔬、水产自身的生物活动干预不够,直接导致损耗偏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成本问题。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