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对战拼多多:重塑美团的社区团购战役(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在成熟阶段,件单价达到 10 元及以上,件均数 3-4,客单价 40 左右,20%-25% 毛利率,团长佣金 5%,履约费率 7%,平台补贴 2%(含商品补贴及用户补贴),最终经营利润率(不含总部分摊)11%,经营利润率(含总部分摊)5%。
两家的件单价都从去年的 7-8 元提高到了 10 元上下,这是唯一合格的指标。 客单价两家为 35 元,多多买菜商品毛利平均为 14%-16%,美团优选为 11%-12%。 美团优选的供应商说,个护、水饮等品类的售价比进价高了 20%,是去年的两倍。 履约成本有较大改善,去年两家履约成本为 15%,目前多多买菜已降至 10%,美团降至约 11.7% , 这是通过关闭效益差的网格仓、合并大仓、减少 SKU 数量实现的。 团长佣金及激励下降至 8%,平台补贴(含商品补贴及用户补贴)降至 2.5%。 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改善都是从小数点后开始的,并且所有环节都有改善才能带来真正的变化。 “件单价再往上拉高已经很难”,一位美团优选的人士称,早期超低价竞争吸引来的都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用户。 在 2021 年底,武汉地区多多买菜 9 元以下商品占比过半,在美团优选也接近 45%。 品牌洗衣液和不知名洗衣液之间,消费者总是青睐更便宜的,3-5 元差价可以导致两三倍的销售额差距。 一位曾密切跟踪社区团购的投资人称, 什么时候这些公司先砍掉垃圾用户,找到那批好的用户真正想要什么并满足他们,变化才算真正的发生。 还有不稳定的交付能力,这是影响复购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冻品。 美团优选目前从省总仓到区域仓用冷藏车运输,但从区域仓出发到网格站再到团点,经常耗时十个小时以上, 司机把冻品放在保温箱中,用冰板制冷,仅能维持四小时不化冻。 想在上游做集采、整合和标准化,社区团购的体量还太小。而只有足够规模的人流和商流,才能带动物流(包括冷链)一体化。 到 2021 年底,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三家交易额加总不到 2200 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小于 0.5%。 相当于两个北京新发地 2020 年的农副产品交易额。 美团接下来的动作是将快驴、买菜、美团优选的供应链合并, 在有三个业务的城市找十万平左右的物流园,先合并三个业务的配送车辆、仓库劳务、周转箱等设施。 未来规划包括集中采购三个业务的共同品类,让产地包销成为可能——最优规格的商品给美团买菜,剩余规格的给快驴和优选。 产业园中可能设有中央厨房,为三个渠道提供加工食品,扩展产品品类、提升毛利。 拼多多则加速整合多多买菜和多多驿站。 2 月,多多买菜抽调超过 3000 名地推员工推广快递代收业务,最先发展的就是团长们。 6 月,多多驿站已有上万个站点,快递代收量达到日均 3000 万单,已接近头部快递企业申通。 社区团购之于拼多多的意义,是它从此拥有了线下团队,可极大缩小因为底不够深而带来的风险敞口。 两家账上都趴着足够多的钱。 美团目前至少有 1228 亿元现金或者等价资产,拼多多有 1193 亿元。 但多多买菜可能已不是拼多多最重要的战略项目。 据了解,拼多多接下来的重点是:出海、“超星星”(拉品牌商入驻)和多多买菜(包括多多驿站)。 9 月,拼多多上线跨境电商平台 Temu,并将多多买菜的多位一级主管转岗至 Temu。 一位熟悉黄峥的人士说,他的时间和精力永远投入在回报最高的事物上。 六、不能输的战役 美团正在成为一家以卖货为主营业务的零售公司。 2021 年全年,美团卖货的成交额超过 2300 亿元,其中约一半来自社区团购、842 亿元来自闪购(含美团医药)。 多位行业人士分析,美团优选 1-2 年会有起色,五年可实现大几千亿 GMV,有望成为美团交易额第二大的业务。 已经做了 9 年的美团外卖,去年 GMV 7020 亿元。根据第三方测算,同期美团到店、酒旅业务 GMV 在 3000 亿元左右。 王兴在美团今年二季度财报会上称,生鲜食杂市场不会只有单一的商业模式。 闪购、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都是美团向生鲜日杂延伸的重要途径。 在 2021 年底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一位美团高管提出构想:靠线下业务积累起基于商圈、居民区的人口热力图, 并按照半径 1-1.5 公里划分网格,看到每个网格的消费力,决定适合推广闪购、社区团购还是买菜——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具备这样的数据和能力。 社区团购可能是目前美团做好零售的最佳机会。 真正的零售不是收租,不是大卖场,零售本质是由供应链反向驱动,以获得生命力。 在诸多零售业态探索中,社区团购不只是规模和增速胜于其他几种模式, 它还是美团最深入供应链的业务,第一次有了全国性的大仓、分布式的履约体系。 阿里、京东、拼多多占据了中国人约 30% 的消费,但剩下的市场,特别是每个家庭每天都需要的生鲜日杂零售在中国四分五裂。 中国最大的超市永辉和高鑫零售(大润发)的年销售额不过千亿元左右, 仅相当于沃尔玛美国地区年销售额的 1/29——中美两国的总消费力只相差几个百分点而已。 沃尔玛过半收入来自生鲜日杂。 当消费者在一个地方养成购买生鲜的习惯,也会带动其他品类的消费。美团如果能做好生鲜日杂,也有同样的机会。 市场广阔、目标清晰、动力充足,但美团的前路依然坎坷。 即便是在仓储物流、人工智能技术上引领全球零售业的亚马逊,进入生鲜日杂(grocery)业务上也屡屡碰壁。 生鲜电商 Amazon Fresh 已经做了 15 年, 尝试了各种配送方式:次日达、邮政车错峰运、快闪店、店中店、自营便利店……增长缓慢、持续亏损。 2017 年,亚马逊 137 亿美元买下连锁有机超市,进入沉重的线下市场,开新店、用技术改造供应链。 五年之后,亚马逊所有实体店收入也只有 93 亿美元,不过是其北美零售额的 6%。 在美团的内部会议上, Sears (西尔斯百货)等百年零售企业时常纳入对标。 Sears 当年以铁路、邮购技术改造了零售业,维持了 90 年的增长,前几年破产重组。 美团自团购起家,2013 年做外卖进入第一个真正的大市场,维系了九年的高速增长。 但外卖的天花板就在眼前。以中国人目前的消费水平,能经常使用这一服务的人不超过 7000 万,美团外卖已经能看到天花板。 今年一季度开始,美团不再公布外卖 GMV,只公布收入。 两年前,一众互联网公司涌入社区团购市场,大多折戟。 相对拼多多和阿里这两个还在投入的竞争对手,美团更需要在社区团购市场完成突破,挤进零售生意。 “零售 + 科技” 体现了美团的梦想与野心。 零售建立规模、科技让零售更有效率,这是美团在外卖触顶后继续高速发展的机会。 但首先,它得赢。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