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阵:东南亚市场,跨境电商的“梦魇”?】(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03
物流: 老玩家的壁垒,新玩家的门槛 在老玩家Shopee、Lazada在东南亚市场僵持不下之时,新势力们也纷纷将入局东南亚市场提上了日程。 1月中旬,唯品会宣布推出东南亚出海项目,并上线官网“vipshop.sg”以及APP,紧随其后的2月,TikTok Shop在发布2023年度策略中,提到将陆续向更多东南亚国家开放,值得注意的是,继去年10月TikTok Shop曾完成了印尼站点的上线,泰国、菲律宾站点也已上线。 显然,更多东南亚国家的接入,也预示着东南亚市场的电商格局将充满新的变数。但对于新入场的玩家来说,Shopee、Lazada固有的物流优势仍是短时间内难以撼动的。 毕竟,在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初期,物流的建设一直是互联网大厂的重仓之地。 以Lazada为例,其目前已经在东南亚6国17个城市中,建立起了30余个仓库和“最后一英里”配送中心,同时,在东南亚6国拥有着3000个自提点。 对比来看,Shopee在物流上也不遑多让,凭借着自建物流SLS,在东南亚Shopee的物流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等站点。 就在近日,Shopee的母公司SEA还向外透露,将扩大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其中涉及建立一个新的电商物流中心。 另外, 即便是当下收缩东南亚业务的京东,在当地物流上的投入,仍较为显眼。 截至2022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在全球拥有近90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总管理面积近90万平方米,跨境网络总仓储面积同比增长超70%,航线更是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显然,物流是新入场玩家,在流量优势外,尚需补足的短板。 有印尼市场的卖家向氢消费透露,当地消费者对于运费较为敏感,而当商家所售商品为单价较低的商品时,这种冲突则更加凸显。 “比如口红,有些单价10来块,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运费可能已经超过商品本身了,这导致一些买家下单后并未付款,作为商家,我们会以组货的方式,比如口红搭配眼影的组合去售卖,来带动销量。” 因此,相较于Lazada、Shopee 的自建物流方式,手握流量的新玩家们,如何在物流上降低消费者的负担,从而实现营收的增长,是尚待补足的功课。 东南亚市场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现在来到了新阶段,一方面是市场抢夺,一方面又有账面盈利的要求,外加大环境变更,压力可想而知。 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结果,而东南亚市场远未到酣然入睡之时,这是勇敢者游戏,稳住才能赢。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