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之下,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要“内外”两手抓、慢计划快行动(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2
企业招兵不易,大学联手大厂“练神功”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0%。其中产业数字化是大头,2021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已达37.2万亿,数字产业化8.4万亿。 在此背景下,望眼各个行业,市场出现了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已然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瓶颈。既然人才难找,行业内有声音呼吁转变思路:不如从“娃娃抓起”,从校园里培养合适的数字人才。虽说,近年来,校园应对社会变化,要培养适应性人才已是老生常谈的课题,但现实是数字化人才培养并不容易。 这主要原因是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不满足数字经济的发展:校园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底子薄,如数字产业发展更新快,课程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部分院校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优质数字化教学内容资源;教研资源缺乏数字化实践经验,指导能力有限;与数字化产业接轨的实践项目数量少之甚少。 总言之校园形式的数字化自主知识覆盖面窄,综合应用技能不足,自然输出的人才与社会的适配能力也不佳。 此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为此,国内举力联合高校与名企从源头培养数字化人才,包括华为、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积极参与。 就在今年6月,华为与三所高校签约昇腾“众智项目”,并与成都大学签约合作建设四川首个“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百度联合全国11家职业教育集团,继“500万AI人才培养计划”又推新举措:发布“大国智匠”人才培养计划。 阿里云则携手武汉科技大学共建大数据科研平台,共建新型高端智库,并开展创新人才培养。 巨头亲自下海,想必人才供应平衡指日可待吧?天浩认为未必,数字化人才属于高综合型人才,不只是技术人才,需要硬件技术知识(如人工智能、算法等)要过关,更要懂产品、市场相关知识储备(如数据分析、产品研发等),关键的是了解企业组织流程的业务能力,服务于企业业务的持续优化。 高校联合科技巨头,可拓宽学校培养出的数字人才某方面的知识面。可在庞大、复杂的数字化人才缺口中,这种合作模式带来的效能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制造业数字人才需要具备制造业管理数据化、大数据驱动流程质量、数字化资源洞察等等能力模型,职业技能跨度较大,没有相关经历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可见,企业如何招兵、招什么兵?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此外,在交流互动中,参会嘉宾不断提问认真聆听,使得参会的创业者们在相互
互联网+2022-09-01

在创业的路上,大家更多需要向内求,要让自己的本事能够配得上自己的情怀,
互联网+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