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之下,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要“内外”两手抓、慢计划快行动(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3
慢计划快行动,人才出路内外兼修 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人才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对于传统行业而言,企业发展应将数字化作为长期战略任务,特别是数字化人才发展需要更精细化,除了顺应政策的灌溉,企业自身仍需内外兼修,内在科学管理,外在人才补给策略。在此,作者有三点建议: 第一、 据统计,77.5%的金融科技人才来源于应届生校园招聘,学生群体学习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可塑性高的特点使其具有独特优势;高校人才供给需要主动拥抱企业平台,除了科技巨头,也要和垂直领域典型企业加紧联合步伐,加大学科课程与新技术的融合,开发相关业务型科学课程,让各行业各专业的人才都能够有科学基础,成为供应人才坚实的后盾。 比如说,互联网内较为综合型的岗位是产品经理,不仅要了解技术,也要懂得推广运营。如今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完全吻合产品经理一岗的专业,因此行业内招聘该岗时要么招聘计算机技术专业,要么结合企业所处行业。如金融,则招聘金融相关的人才。这非全面针对性的人才输出,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与风险。 第二、 企业坚持走内部人才优化路线。实在不行,企业组建和培育专家咨询顾问团队,提高智能化转换效率和人才培养效率。目前行业内常见的是,大厂向外输出,从华为、腾讯、阿里出来的一些职业经理人,将自身积累的数字化项目案例总结方法后,为中下部企业“诊断”后精准输出,其中也有不少在行业内飞速发展,最终成为佼佼者。 以阿里为例,沉淀了阿里内部众多业务的数字化实践,成立专注企业数智服务的子公司——瓴羊,旨意于助力企业提供人才战略新思路,适应时代需求。但是,无论有多少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支持,内部人才优化才是根本,要有“自换血”的魄力和勇气。 第三、 做好随时顺应社会转变,从而转变“找人才”和“用人才”的思路策略。无论是国内今年提倡的灵活用工,或是跨界联合,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在缺人的死胡同中添加希望。自2019年12月,华为云在各基地组织并提供数字化人才应用等高端培训,华为作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引得无数凤凰栖息,多次赋能、带领上百家企业探讨数字经济新思维,成为重要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窗口。 根据《福布斯》和麻省理工学院对全球400多家大型主流企业的调研数据,数字化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6%。在数字化红利和真金白银利润的利好下,企业做计划时可以走一步看一步,但行动上要快速,因为慢就意味着被“淘汰”的风险。 灵活的使用外聘和内培的两个手段,在数字化落地上能快一步就快一步。 最后 正如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描述的那样:“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意义’的更加开阔的理解。”人才问题多年来一直都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企业为人才也付出了诸多行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更亟需把握数字化人才与传统人才的核心差异,将人才发展与业务布局紧密结合。 避免走弯路的同时快速行动,在行动中动态调整人才策略,最终实现人才升级、组织升级、业务升级。 回想疫情前后,逆境下直播或K12教培兴起,各类应用的数字化人才炙手可热。各行业对于数字化人才的具体需求,在不同的时期各不相同。未来后疫情时代,受数字经济,疫情常态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以及云计算、5G基建等技术因素驱动影响,快速涌现的数字化人才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增长,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此外,在交流互动中,参会嘉宾不断提问认真聆听,使得参会的创业者们在相互
互联网+2022-09-01

在创业的路上,大家更多需要向内求,要让自己的本事能够配得上自己的情怀,
互联网+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