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5)
2022-09-17 14:12来源:未知编辑:admin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产业互联网化需要虚拟化的东西相对消费互联网来说更多,要将企业,工厂的整个流程进行虚拟化,主要的工作包括: 智能机器: 以新的方法将现实世界中的机器、设备、团队和网络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软件应用程序连接起来; 大数据分析: 使用基于物理的分析法、预测算法关键学科的深厚专业知识来理解机器与大型系统的运作方式; 人员: 建立公司之间的实时连接,连接各种工作场所的人员,以支持更为智能的设计、操作、维护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与安全保障。 互联网在产业领域的拓展尚属于初步阶段,但是市场巨大,需求的信息和计算量亟需互联网的支持,根据GE白皮书给出的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互联网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15年中预计可节省近3000亿美元。 产业领域的互联网化相对更专业,需要更加深入的积累和研究,与消费互联网赢家通吃的格局不同,产业互联网中会有更多细分领域的龙头,提前进行产业互联网化的布局和研究,对某一领域有深入理解的公司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2. 互联网产业应用是国家战略层次的需求,掀起一轮新的生产力革命 国家战略需求: 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很多经济领域大而不强,受西方国家的制约。 比如我国是橡胶的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橡胶对我国来说是重要的战略商品资源,但是我国在橡胶定价上却缺乏话语权。 构建重要资源的产业平台,集合产业力量做大做强,抢夺在全球定价的话语权也是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使命。 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习近平主席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显示出高层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到“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推动取得巨大成果,为互联网的产业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引领下和良好的两化融合的基础上,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我国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德国将工业4.0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 工业4.0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德国的国家级战略。 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 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的设想要把生产设备联网,就是生产的“一体化”。 把不同的设备通过数据交互连接到一起,让工厂内部,甚至工厂之间都能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工业设备生产数据的交互在德国正在变为现实。 工业4.0能够持续带来覆盖整个价值网络的资源生产率和效率的增益。 同时能够将人口结构变动和社会因素考虑在内,并设定合适的方式来组织生产。 智能辅助系统可以把工人从单调、程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创新和增值业务上。 GE在美国推动工业互联网: 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革命(Industrial Internet Revolution),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 “这是一个庞大的物理世界,由机器、设备、集群和网络组成,能够在更深的层面和连接能力、大数据、数字分析相结合。 ” 正如过去互联网的普及是由个人电脑、网络连接成本的下降所推动的,工业互联网的突破是由更低成本的传感器、数据存储和更快的数据分析能力所推动的。 现在工业机器的监测诊断系统已得到改进,并且信息技术的成本有所下降,基于越来越多的实时数据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可处理大量信息的远程数据存储、大数据集和更先进的分析工具日趋成熟,并且应用更加广泛。 3. 部分产业互联网先行者 上海钢联: 钢贸互联网的领先者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每年钢铁贸易额高达5万亿以上。 但随着基础投资的逐步减少,钢铁行业产销问题逐渐严重,钢贸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1)交易难。 钢贸行业的交易方式相对特别,其中涉及到三个参与者,钢铁厂商,钢贸商,下游客户,钢铁厂商与下游客户一般没有直接的接触。 这种交易模式导致了两方的信息不对称,随着近几年钢市持续低迷,钢价出现倒挂,钢贸商大批量倒闭,参与意愿也很低,钢铁厂商和下游客户完成交易的难度被动提升。 2)融资难。 在交易中,钢铁厂商往往要求钢贸商先付清款项,下游客户则往往要求钢贸商先发货,一段时间后才付清款项。 这给钢贸商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3)物流贵。 总体而言,我国钢铁物流成本占到产品总成本的20-30%。 大型钢厂业务量较大,议价能力较强,物流成本率在10%以上,而美国的钢铁行业物流费用率仅为6%左右。 针对这些情况,上海钢联提供了撮合交易,金融服务,物流整合三位一体的钢贸服务。 通过我的钢铁网(mysteel.com)发布的MySpic价格指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性,撮合了交易,网上融资业务减少融资困难,物流整合计划也顺利推进。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