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理解产业互联网(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平台+”产业体系的数字化两大基础要素 产业体系的平台化转型中,数字化、智能化体系有两个基础的要素:第一个是主数据与监管体系的统一,如果这个没有统一,那么之前说的统一平台之类都很难实现。第二个是流程和智能化技术的统一。在建立企业的时候,要敢于打破现有传统观念。这里就会涉及到创新性作业流程以及智能化技术的颠覆性应用,是否从原来的输入、输出、活动、对象、客户、价值、资源和风控这八大流程要素框架中脱胎换骨出来,设计出适应数字化运转的公司经营模式。 总之,在产业体系的平台化运作转型过程中,企业要拥抱数字化,就要将观念、体系、流程全部以数字经济的思维模式加以改变。基于这样的一个构架,从企业基础装置和作业流程上来说,有三大数据交互核心是关键:数字化的集成设计工具、数字化的移交平台工具、数字化工厂的标准规范。
转型进展和现状分析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数字化转型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成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能否实现的基石。如果说改变生活方式的是消费互联网,改变社交方式的是社群互联网,改变生产方式的是工业互联网;那么,在数智科技条件下,能够将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贯通并实现“交易平台+产业数字化”的则是产业互联网。 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平台公司,被有的人分为“C端业务”、“B端业务”,前者被视为消费互联网,后者被视为产业互联网。如今,狭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是指以生产者为主要用户,通过在生产、交易、融资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效率、节约资源等行业优化作用,通过生产、资源配置和交易效率的提升推进产业发展,带来全新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服务体验的产业形态。 而广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则是面向生产者、消费者等用户,通过在社交、体验、消费、流通、交易、生产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敏捷供应、提高消费体验,最终将生产方式(技术构成+组织方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与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社交模式+消费体验)全面贯通的产业形态。 当前,产业互联网已成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内涵以及重要途径,但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迷雾,因而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实践还存在不少误区。 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是通过2B、2F最终2C,从信息经济到平台经济;那么“互联网下半场”既可以通过2F、2B搞工业物联网、产业互联网来改变生产方式,也可以通过2C从改变消费方式到改变生活方式,最终实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贯通,生态经济成为平台型企业的重要发展能力。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从虚拟空间向智能终端中嵌、从智慧感知到智能运用,最终用供需两边通吃、跨界融合的产业思维打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产业结构、组织方式与增长方式。 产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产业组织创新,中间层是资本运作、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基底则是产业开放创新生态圈。产业互联网作为数智科技条件下的产业组织者,依赖于多创新主体的协同推进机制。 当前,大量产业互联网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重识产业互联网技术的逻辑、资本的逻辑、商业的逻辑、产业的逻辑、生态的逻辑,以便更好地服务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组织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底盘强大的行业+互联网,并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才能成为新一轮业态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引领者,不是单纯地搞改变生产方式的局域网、封闭的工业4.0,也不是单纯地进行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而是在消费反向决定生产的基础上,再造新型产业组织方式。 在此背景下,大量介于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商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平台型企业涌现,打破了以往卖方与买方、上游与下游、供应与消费的关系,甚至成为新型产业组织者、商业生态建设者、开放创新生态建设者等。 这其中,很多产品(服务)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服务),有的是新场景、有的是智能终端、有的是社交生态等;很多产品(服务)的交易关系从F2B2C转化为B2B、B2C、F2C、F2B,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客单越来越批量、供应越来越敏捷,甚至出现了用户深度参与生产的前道环节等;而很多产品(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有机结合在了一起,起到了一定的产业组织作用。 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是超越时空局限、锁定技术门槛、重塑产品形态、穿透商业疆域、走出企业边界、跨越产业界限,其顶层设计是站在产业组织的高度上,根植产业开放创新生态圈,在“交易平台+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中间件下把产业重新做一遍。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