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我为什么要重仓产业互联网?(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03
警惕产业互联网存在的风险
最后,即使产业互联网正处于黄金时代,我们也依然要警惕它存在的风险。
伴随着巨头调转航向,流量红利渐退,一时间,大量资本纷纷涌入To B赛道。押注产业互联网,几乎成为了每家投资机构的主课题。但是,资本热钱的硬币反面往往意味着泡沫和透支。与传统的互联网补贴相比,一旦不慎,产业互联网的坑可能会更大。这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 大部分涌入产业互联网的资本还是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估值体系。
今天资本市场对消费品牌,哪怕是对芯片、对生物医药,都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的估值体系。 但产业互联网还没有,大部分估值方法要么照搬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多少GMV,产业互联网多少GMV,中间算一个公式打一个折去套。 事实上,大部分都套错了; 要么完全对标美国公司,美国公司市销率20倍,我也可以给,但从来不问为什么美国公司市销率是20倍。
这里我们认为, 当VC/PE(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估值体系发生矛盾时,请一定相信二级市场是对的,千万不要想把它改成和我们一样的体系,应该遵照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反推出一级市场比较正确的估值体系。
从二级市场反推出来的产业互 联网估值体系的基本标准,我们称之为3个50%对价5倍的市销率。这是比较好的产业互联网估值模型。 哪三个50%? 超过50%的重复性现金收入,超过50%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50%的毛利润率,3个50%对价5倍市销率。
产业互联网增长不需要100%,有50%就不错了。50%的重复性现金收入,和C端复购不一样,是持续不断的现金收入要过50%,越高越好;第二,50%总营收的增长;第三,超过50%的毛利润率。当有三个50%时,可以不看利润,给你5倍的市销率作为估值基础。
用这个标准来看,过去两年确实有很多估值过高的产业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有很多被低估的产业互联网公司,这值得非常警惕。 我们一定要尽早地统一估值体系。
参考资料:
【1】《致创始人:十大建议,共抗疫情》
【2】《致投资人:长期眼光,逆向而行,写在共抗疫情之际》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