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用户而言 VR技术距离日常生活的“窗户纸”何在?(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笔者还记得当初有个叫《黑与白》的游戏,里面就是用鼠标表示玩家的手,按住鼠标在屏幕上画出特定的手势,就可以放各种魔法。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很少有人自己在家里搞一套这种设备来玩VR的
而在微软XBOX360上,更是有不少利用手势来控制的游戏,比如游戏《铁骑》,就是驾驶一辆步行机甲——其实里面是M3“格兰特”坦克——需要用手势去控制驾驶,维修,开关各种舱门,等等。但是这个游戏的问题在于,手势控制极为麻烦繁琐,而XBOX的体感其实说实话是不够精确,经常出现想切换穿甲弹,却打开了3防排气系统这样的尴尬时刻。结果不用说,除了少数喜欢尝鲜的玩家外,估计也没人会去玩这么一个傻气的游戏吧。
如果能大幅度提高体感精确程度,倒是有可能打开VR应用在产业方面应用的新大门,使之不再局限于消费领域。
2015年开始,挪威陆军尝试用oclus取代M113战车上的潜望镜,让乘员能够“看穿装甲”,利用VR设备驾驶车辆。
挪威陆军用OCLUS眼镜来开战车
而这其实还只是VR和AR技术在军事方面应用的一个很初级的尝试。
我们已经看到2016年美国陆军提出的未来装甲车辆技术当中,也包括了VR技术的应用,而且美军的计划中还包括,为了适应战场环境需要,乘员通过VR眼镜看到的周围景象将并非全是“高清大图”,电脑系统会根据需要,环境画面做相当的简化,以便乘员更好的感知战场上的主要威胁——说起来这就有点像当年我们玩CS的时候,故意把画面调节到640*480,以看清屏幕边缘试图隐藏起来对手一样。
而对于战斗机飞行员来说,AR头盔也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美国F-35战斗机的头盔显示器已经能够实现“看穿机身”的效果。未来飞行员不必再为了查看下方情况,要开飞机倒飞一下了。
VR技术最有前途的,或许恰恰是那些现在还没有收到真正重视的领域
目前中国、美国、俄罗斯都很重视无人机的研制,玩过“大疆”的各位都知道,现在“大疆”已经有了VR控制的选项,网上还有人发过在“大疆”两侧挂上焰火,体验“开火”的感觉。
而在这次的VR展示中,我们就看到一个展示环节是用四周无人机带一个摄像头,由地面人员通过VR眼镜来检查光伏发电厂太阳能电池板的场景。
但其实如果未来有足够的带宽,通过VR技术实现更好的空中侦察、摄影、测绘,都是可以想象的。
于是,我们就发现,转了一圈,我们回到了老问题——计算能力和带宽。
在演讲中,英特尔提到了一个概念“数据洪流”。
根据他们的计算,个人每天产生的数据为650GB;360度回放的高清影视(英特尔360度回访技术)要达到2TB/分钟;一家智能医院每天3TB、一辆无人驾驶汽车4TB/天;一架无人飞机40TB/天;一家智能化工厂1PB/天。
这样庞大的数据量,其实对于今天的计算机硬件而言,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就更不用说要处理、储存、分析、应用这样庞大的数据了。
更快的计算能力,更大的带宽,这才是最大的瓶颈
这也是英特尔公司目前的数据战略,其目标是将自己从一家PC公司转型为一家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只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
而回过头来说虚拟现实,在英特尔看来,“实现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并不简单,支持这种程度的体验就像为火箭提供动力。实现虚拟现实需要完整的平台,PC和云中庞大的计算能力,新的传感与捕捉技术,以及海量数据流。没有任何一个组件可以单独实现这个目标。”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