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幻核“停摆”:数字藏品幻觉之下的内核是什么(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据01区块链、Forechain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2022年7月15日,国内数字藏品平台达998家。在已知具体上线日期的数字藏品平台中,2021年单年新增68家数字藏品平台,而2022年仅上半年新增数字藏品平台达639家,占比近90%,其中4月单月新增数字藏品平台更是达199家。
图1:2019年至2022年7月中旬国内新增数字藏品平台数量趋势 数据来源:01区块链,Forechain
随着数量上实现的爆发,数字藏品的参与方也愈加多样化。继腾讯“幻核”和阿里“鲸探”之后,百度、京东和网易等巨头公司基于自有的底层区块链均推出数字藏品平台,视觉中国、新华社和QQ音乐等自带优质数字资源的平台也纷纷加入。同时,一批新兴的数字藏品初创公司也大量涌现。
与处于爆发期的数字藏品平台不同,国内数字藏品的交易略显疲软。
此前国内数字藏品供不应求,上线秒罄的的热销态势比比皆是。但目前,数字藏品的“光环”已经褪去了。以幻核为例,今年6月开始,平台上发行的数字藏品出现滞销现象。据公开数据显示,从6月2日到7月8日,幻核共发售了10款数字藏品系列,除了一款免费可领取的,剩余仅2款产品售罄,7款产品在未售完的情况下结束售卖。
其中,《弘一法师书法格言屏数字臻品》公开发售30000份,每份售价 118元,滞销20245份;《十竹斋画谱》系列,公开发售 25600份,每份售价108元,滞销8200 件。这与之前“一票难求”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无论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国内数字藏品行业都发生了大逆转。造成供需逆转的原因中,一部分是随着数字藏品平台数量的涌现,数字藏品的供给也“水涨船高”,市场不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此前大量炒作者的入局拉高了整体市场的需求,而随着数字藏品市场的炒作氛围逐渐褪去,市场逐渐趋于理性。
二、合规化风险下的出路
目前, 合规化风险是架在数字藏品产业“脖子上的刀”。
一方面,数字藏品有着代币化的风险。国外NFT主要发行在公链上,这难以避免需要发行代币作为激励机制。为了区分于国外的NFT,在联盟链上发行数字藏品成为国内主流。但目前,国内数字藏品平台仍有不少采用公有链。据01区块链、Forechain不完全统计,在730家透露出底层区块链类别的数字藏品平台中,以公链作为底层区块链的有186家,占比25%。此外,3%的数字藏品平台同时采用联盟链和公链。
另一方面,避免金融化的发展方向也是重点。2022年4月份,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表示要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因此,许多平台通过限制二次交易以避免金融化风险。然而,在统计的998家数字藏品平台中,301家开放了二级市场,占比约30%。此外,有181家数字藏品平台通过与流通性好的场外交易平台挂钩以实现流动性。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