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Web3.0、元宇宙的基础设施,三大标签颠覆互联网(6)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4)底层支撑: 区块链从技术层,分布式存储从数据层,共同为Web3.0提供底层支撑。
用户通过虚拟化身参与网络世界的交互, Web3.0中,虚拟化身的集合就是用户身份,该身份真正为用户所有、用户掌握,也被称为——去中心化身份DID(Decentrliazed Identity)。 相比起Web2.0时代的用户身份,Web3.0的用户身份在身份控制、开放性、安全性、隐私性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区别。Web3.0生态的用户身份是去中心化的,其表现形式和使用方式有如下特征:
1)去中心化: DID作为用户身份集合,完全掌控在用户手中,并不由任何一个机构完全掌控。任何一个机构对用户身份的认证,都只是集合之中的一个元素。
2)表现形式: 用户把各机构颁发给自己的身份认证信息,存储在用户完全掌控的区块链地址上,这个区块链地址往往也是用户的钱包地址。
3)使用方式: 通过钱包进行web3.0上各应用的登陆。使用体验与web2.0时代的微信登陆类似。区别在于,DID是用户所有、用户掌握,而微信会受平台限制。
1、三大标签,开放、隐私和共建的世界Web3.0 的开放性体现在:
1) 用户在某个互联网应用“领域”中的准入充分自由、门槛低;例如,用户往往利用一个区块链账户地址就可以登录链上的应用,无须注册许可,操作便利;
2) 用户行为不受第三方主体限制、互联网应用打破原有的所谓生态内、生态间的界 限和隔阂,在复合代码运行逻辑的原则下,应用之间具有高度的组合性和复合性;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所谓 DeFi Lego,任何应用都可以对底层基础协议(如 DEX)做调用或聚合,以及合成资产平台将现实世界资产映射到链上(无交割关系), 这等于打破了所谓线上线下和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3) 另外,Web3.0 内部基于不同基础设施的应用之间可以被“跨链”协议解决互联互通;因此,用户在 Web3.0 世界多个应用的行为可以生产类似社交关系图谱,进一步提升数据价值的挖掘潜力。
举一个游戏应用的比喻,用户可以不受第三方限制、很方便进入一个游戏世界;用户可以将自身喜欢的角色/形象自由植入到游戏中去,甚至可以使得角色跨平台/领域行动,而 Web2.0 时代,如王者荣耀这类游戏,你无法决定角色的选择,更不能将喜欢的孙悟空杀进魔兽世界——这方面的连通平台并不难,只是因为控制权并不在用户手中。当然,你也可以交易角色皮肤等装备(借助 NFT),甚至基于其他 DeFi 协议建立复杂的游戏装备衍生品市场。总之,跨应用平台、跨虚拟与现实地完成 Web3.0 的生存方式。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