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速卡面临“禁售”,国内医疗AI们会被卡脖子吗?(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训练端则是基于大量的医疗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图像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进行训练,以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模型(算法)。随后,需要将完成的模型部署到推演端。这个训练的过程需要很强的算力,甚至需要搭建超算中心,从而提升模型训练和迭代的效率,或者可以节约开发成本。”宋捷介绍道。
根据英伟达官方的介绍,本次被限制销售的H100在基因测序上的性能比A100快7倍。简单来说,在A100上需要花费7天训练时间的模型,在H100上大概只需要1天即可完成,差别不可谓不大。
宋捷坦承在这一部分上,国内对国外加速卡的依赖较强。但他同时也表示,产品输入的限制暂时不会对国内医疗AI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
首先,即使在训练端,目前国内医疗AI的需求暂时不会用到这样高端的产品。
以希氏异构为例,其早在2018年就组建了当时国内算力最强的专用于AI影像研发平台——“神农1号”(SINOSEEDS)超算中心。“我们使用的是当时性能最强的V100,处理能力非常强。我们搭建的时候就做了很大的冗余,直到现在我们的算力在处理医疗数据时基本都是绰绰有余的。”他介绍道。
其次,他表示国内最近5年尤其注重算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效斐然。
一个最新的例子是2022年2月,我国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这一工程类似于著名的“西电东输”计划,不同的是其输送的主要是算力。
随后,国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所以,即使不像我们一样自己搭建了专门的超算中心,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超算中心算力,或者云端的算力。相对医学影像数据处理要求而言,国内算力是足够的。除非最近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否则仅现有算力就足以满足未来几年行业对算力的需求。”宋捷表示道。
“当然,你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去看,这种技术限制也会导致我们用不到国外的新产品。如果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出现我们就无法使用。另外,这种技术限制也会产生持续的影响——比如‘东数西算’工程,以及超算中心和云端算力等就会受到一些影响。这是另当别论的事情。”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