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必驰:AI赛道熄火,联想阿里集体减持(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智能语音与图像识别是目前AI领域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两个分支。但AI独角兽都面临比较严重的亏损问题。而为了尽快实现盈利,各家AI公司纷纷转型。
不过,AI起家的企业大多会走上四条转型路径:系统化的AI解决方案、 AI智能硬件、AI专用芯片和AI操作系统。这四种路径虽然互不排斥,但每条赛道都竞争激烈。
以智能硬件为例,思必驰旗下智能硬件品牌“思麦耳”推出了首款产品,降噪会议麦克风音箱。这款具有智能降噪、免费音频实时转写等功能的产品是传统公司会议场景中“八爪鱼”的替代,同时加上了语音实时转写文字的功能。
事实上,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同类产品。思必驰负责人也表示,消费电子产品都有生命周期,目前硬件本身并不赚钱,先把品牌和用户做起来,后续会继续上线一些增值服务,拓展营收模式。似乎,公司对于这款产品的盈利模式还存在疑问。
思必驰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在人工智能语音语言技术产品从研发投入到产业化落地的过程中,模型设计、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准确度验证、业务流程监控以及适配开发等环节都有着巨大的挑战。具体到智能语音语言行业,相较于人工智能行业其他细分领域,由于其定制化程度更高,规模化速度相对较低,其商业化落地速度较慢,跨越“鸿沟”的难度相对更大。
业内人士认为,AI公司面临的商业化难题,症结就在于落地场景比较单一。安防和金融是AI赋能实体经济市场份额最多的前两大领域,占比分别达到53.8%、15.8%,合计近70%。也就是说,AI在大多数行业还没有实现深度融合和落地。上市热潮过后,叠加货币政策收紧的大环境,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可能会加速,留给AI企业探索商业模式的时间,恐怕已经不多了。
参考资料:
[1]《2021年人工智能市场份额发布——市场格局震荡,终局远未到来》,IDC
[2]《AI语音公司:徘徊在商业化转型的十字路口》,中国经营报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欢迎关注资本星球公众号>>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