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止血、再造血,AI独角兽们何时涅槃?(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收入规模不大,但前期研发投入以及股份支付费用高企,花钱速度大于挣钱速度,正是致使现在大部分AI企业常年亏损的通病。
从当前各大AI公司的发展路径中,不难看出它们的盈利逻辑已经形成了一条共性思路——先流血上市,再追求持续增长改善盈利状况。然而AI独角兽们才完成第一步“上市”,目前在追求增长阶段,持续性还未可知,流血还在继续,短期内摆脱亏损问题还是一件相对艰难的事情。
止血迫在眉睫
常理来说,企业长期大肆“流血”总归不利于自身的持续发展,况且当下市场形势多变,要求AI大厂们止血显得更为迫切。
一方面,资本没有耐心,二级市场对于这种大规模亏损的容忍度并不高。AI风口落地,行业正处在去泡沫化、挤掉水分的阶段,现在显然已经不是靠着炒作概念让投资者买单的时候。如果AI企业仍然无法消除亏损持续扩大的风险,让投资者看到盈利的曙光,恐怕很难安抚投资者对AI市场的消极情绪。
另一方面,像商汤、云从等玩家居多以G端客户为主,话语权主要掌控在终端客户手上,它们作为服务提供商,相对缺乏回款的主动权。此外在疫情之下,下游B端企业的经营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应收回款可能有所缓慢。种种看来,AI企业们自身的现金流并不稳定。
鉴于此,AI玩家们也开始逐步落实关于“止血”的针对性方案。据前面所述,AI大厂们流血过多的症结主要在于营收规模跟不上高昂的研发成本,而其对“症”下药,便是要从提高研发效率入手,最大程度降低研发成本。
在这方面,AI玩家们步调倒是趋同。前有商汤打造新型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提升AI算力,实现商用模型规模化量产。后有格灵深瞳升级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减少人工干预,实现模型快速交付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抵抗内外压力的能力,对于目前以及未来预计持续重押技术研发的AI大厂来说,具备成本管理能力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譬如格灵深瞳曾测算,当未来毛利能够覆盖成本费用的时候,便可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可见成本控制对其盈利起到的关键作用非常明显。
不可否认,目前的AI大厂们在成本控制上的确用心良苦,只是就目前事实而言,各家的研发成本仍是居高位的状态,止血效果还有待强化的空间。
造血有待验证
都说一级市场看故事,二级市场看实力。当下AI技术广泛落地,众多的玩家如果无法在故事以外找到AI更多的现实价值,恐怕也将会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比较乐观的是,如今多家AI企业都在思变,寻找更多可行的商业化场景。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